
高考之后是选择大学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
在填报志愿时,全面的考虑应该是学校、专业并重。但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只有拔尖的高分生才能在大学与专业的选择上游刃有余。大部分考生都不可能两全其美。那么,填报志愿到底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呢,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而考生自身实际和人生规划方向才是寻找答案的出发点,如果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专业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如果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或继续深造,那么对专业的要求可以有所放宽。近年来,有高校招办老师总结出一条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下面,列举几种不同的情况,高考之后是选择大学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由于每个考生存在个体差异,不要完全对号入座。
优先选学校——高分考生、能搏名校的考生
优先选择高校的考生,看重的是学校的名气和学习氛围。“985”、“211”工程这类名牌大学,在全国享有盛誉,社会的认可度高。高考成绩能高出这些学校提档线的考生,可以先考虑进院校,再考虑选专业。因为进入大学后还有其他机会:有些大学是按大类招生的,在基础学科学完后再分专业,还有选择的机会;有些大学有转专业机会;有些大学有辅修的机会,只要修满一定学分,就可以拿到第二个学位。
在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专业兴趣的高分考生,可先考虑选择心仪的高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报考该校大类招生的专业,或报考实验班。(很多重点高校都开设“实验班”。比如大家熟悉的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
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等。不少高校的实验班,前两年不分专业,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一般来说高校实验班要求的分数比其它专业更高。)
另外,那些分数不是特别占优势的考生,例如刚够某个重点大学提档线,可以以搏进名校为主,专业选择为辅。这样的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分数要求较低但自己能接受的专业报考,或在入学后通过转专业、辅修二学位等途径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优先选专业——大部分二、三本分数段考生、高职分数段考生
优先选择专业的考生,考虑的重点是自己的职业倾向。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高考时考生们都考虑去学一些相对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对于有明确职业意向的考生来说,优先选择专业是一种明智的思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明确兴趣方向和专业理想的学生,在大学学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将来的职业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虽然都是二(三)本分数段内的考生,但在同一批次、同一分数段内的考生人数众多,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潜力等方面差异很大。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学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本科院校的整体水平比较接近,各校之间略有差异。对于大多数二、三本分数段的考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优先选择专业,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后,再选择以这些专业为特色专业,且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报考。
高职分数段的考生,更要从选择职业的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优先选择专业,再根据专业确定学校。在选择专业还要考虑几点:一是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从实际出发,不要跟风。二是理性选择“冷”“热”专业,所谓的“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三是看专业就业面的宽窄。有的专业虽然就业很好,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却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
现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当初单纯地考虑选学校,忽视了专业的重要性,被大学录取后却被调剂进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读得很痛苦。根据统计,近几年大学退学事件,70%以上发生在大一,退学原因主要是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不适应学校的学业要求以及没有学习动力等。还有些考生、家长抱着“先进校门再说”的想法,希望进大学后再转专业。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转专业是有条件的。考生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入学后转专业上,至少应该搞清楚所填学校是否能转专业,需要哪些条件。

清华北大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生源,为什么难成一流大学
浅谈清华为何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段距离;不说清华有多么令人光荣的历史,因为历史并不能为其;有比较才能出差距,才能明了清华如何断层,如何不再;在清华大学在百年校庆时特别制作了一份百年校庆特刊;清华杰出校友排名,完全可以按照一个常规的方式进行;的排名方式,就是要告诉人们,在中国社会,你对社会;1生源(这锻可以删掉一些有些多余)在传统的高考中;自2001年起首批三
浅谈清华为何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段距离
不说清华有多么令人光荣的历史,因为历史并不能为其所用。不管她的名气有多么高,我们看的是她的身份,一所大学。真正能评价她的,不是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难考,也不是进入的学生是多么的优秀。大学的荣誉,是在于他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现在的清华断层了。
有比较才能出差距,才能明了清华如何断层,如何不再一流,中国一流的背后是世界二流。
在清华大学在百年校庆时特别制作了一份百年校庆特刊,特刊封面上印制了清华的知名校友照片,处在顶端的校友几乎是清华培养的政界人物,排名秩序一眼就可以看出把清华校友们分成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等级森严,让人一目了然。很佩服那些给政治人物和领导们排名的人物,他们能够做到按职位和政治行政级别的高低,硬能整出一个先后秩序来。学校就是学校,是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不是一个政治倾轧的地方,学校是圣洁的。然而清华的排名,把整个社会的丑态活脱脱的从“圣洁”的清华脸上,写得一清二楚。就这一份清华校庆百年特刊,清华已经不是圣洁的清华,清华与我们这个浑浊的社会一样,迷失了方向,也堕落了。堕落成一个政治的染色缸,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无怪乎有人感慨,清华的教学水平远不如上世纪2、30年代。
清华杰出校友排名,完全可以按照一个常规的方式进行排名,那就是按入学先后顺序进行排名,这样的排名既可以体现清华各个年代的教育水平和成就,也可以体现对师道敬畏和学长们的尊重。然而,现在
的排名方式,就是要告诉人们,在中国社会,你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行政级别有多高,你享受的政治待遇有多高,这才是重要的。万般皆下品,唯有政治高!这些或许只是个缩影,现实比这更残酷,这不禁与大学的使命南辕北辙。其他的缺点还有很多,比如学术自由,教学水平这些都很难和世界一流达标。想说说清华应该学习些什么,争做世界一流大学这个口号喊了很多年,可是实际进展确跟蜗牛爬行般。要想成为一流大学不仅仅是口头上喊喊,还要有切实的行动。要想成就世界一流大学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强大的
财政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我想财政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在清华来说决定不是问题。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1生源 (这锻可以删掉一些有些多余)在传统的高考中能够进清华的基本上是每个省市的尖子,以高考这种标准选择出来的应该说是绝对优秀。现在清华也有自主招生的权力了,这是个很好的现象,给了更多机会。清华自主招生增设A、B计划 打破唯高考分数论评价体系自主招生的出现以及大学间的联合,似乎在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向着理想图景迈进了一步。2001年,自主招生改革启动,其目的即是“打破高考垄断、探索招生方式多元化”。
自2001年起首批三所高校试点后,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取了22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
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2004年,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增至28所。2010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院校达80所。
按照规定,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各校多在11月底公布自主招生简章,通常面向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及学科特长生。考试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生所在省份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在高考录取时,考生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
近一两年,各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北京大学公布的自主招生比例将达到10%。对少数特别优秀的考生,高校可以突破原有的限制,不要求考生分数必须达到生源所在地同批次分数线。
不过,照此前的格局,学校自主命题的考试仅在该校适用,参考学生有限,其影响力与全国高考不可同日而语。而当前联考的出现,则似乎渐渐切入“打破高考垄断”的题中之义。
如“华约”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即已向着社会化的考试品牌发展。
厦门大学招生办张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北约”选择联合命题的方式,也是为了集合七校的师资力量,打造更科学的测试方案。
在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看来,不同的联考品牌完全可能更加社会化,并与高考品牌相竞争。作为不同的考试,品牌间可以通过公信力、质量等方面的竞争,获得更多学校的认可,成为更多学校所采纳的评价指标。
不过,在当前各高校的自主权限范围内,联考所覆盖的学生面还十分有限,且学生参加完自主招生后还要进行高考。不少家长担心,越来越多的联考事实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更为家长所质疑的是,联考是否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几大名校近年来对尖子生、状元的争夺日趋白日化,不少专家指出当前的联考模式有“圈地选羊”之嫌,加剧了生源的竞争。如此前北大与清华等名校的自主招生,往往在同一天进行,考生不得不做出取舍。
熊丙奇指出,“高校联考+自主面试”是可行的,但当前考试却是与学校捆绑,因而在事实上会成为高校抢生源的工具。各个学校考试时间基本是同一天,联考进一步限制了考生参加另一阵营学校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最终还需参加高考,获得降分资格后只能报一所学校,最后沦为各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炮灰”。
对社会上的质疑和家长的担忧,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于主任则满腹委屈,“我们设计制度时还没想那么多,倒是被解读出来那么多的东西。”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也公开回应称,没有所谓的“北
约”“华约”联盟,两校各自自主招生联考不是简单PK,更没有所谓的“抢尖子”之说。
公平性难题
更大的难题,是在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性上。
与由行政部门主持的高考相比,由高校主持的联考,其甄选成本相对高昂。尤其对比5%的招生名额,高校不可能组织面向全国所有考生的考试。谁有资格参与自主招生选拔,便成为一个难题。
各校自主招生的简章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普遍是“优秀”的高中应届生。何为优秀,并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教师赖兵告诉财新记者,重点中学一般都能拿到自主招生的指标,由学校推荐优秀的学生。除此之外,没有推荐名额的学校,或者未被学校推荐的学生,还可以自行去各高校网站下载表格自荐,不过基本都石沉大海。
北大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的报告印证了上述说法。该报告在调查了北大、清华两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分配情况后发现,虽然其自主招生面向全国,各地的招生比例没有公开,但可以肯定北京市考试通过考试的比例远大于其他地区。
即便在北京市,各个中学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并非所有北京申请人都有机会,他们首先得经过一轮“初审”筛
再说就是这四门考试,英数政三门是教育部统考,只有一门专业是学校自命题,这意味着什么?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教育部眼里和一般高校是一样一样的,一样不被信任!他们高喊教育公平化却在判决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独立录取研究生时会作弊了。在
英语、数学、政治统一命题的一个圈子的套取下,你清华大学还有什么资格说高于其他大学之上呢?更不用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身列了。
既然号称大学,就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是你教育部授权的,那么考研决定权就该在大学手里,你教育部横插缸子干什么?难道只有你教育部高明?人家大学都是吃干饭的?那么多科目,你教育部才几个人,你能做那么多大学毕业生的裁判?我看这就是权力意识作怪,用教育公平化的幌子掩盖集权欲望!
可笑的是考试的习题模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一个样。考试从来不从能力入手,都是他吗的考记忆!能力如开车一旦学会了终生难忘,记忆是短暂的,一旦考完了就丢到爪哇国去了。在这种考试方法下,人们学习如同狗熊掰棒子,掰一个夹一个,夹一个掉一个,到头来只有手头的棒子。
更可笑的阅卷子的不是人是计算机,当一个人的命运用计算机来决定的时候,中国的未来也就死掉了!
救救大学!!!!!!!!!!!!!!!!!!!!!!!
三涯网
大学选修是什么专业都可以选吗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选修是什么专业都可以选吗的相关内容。
大学选修课只要是学校开放的选修课程都可以选,当然也要和自己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协调好时间。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在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部分学校的学费与所选选修课的学分数相关。
大学选修课简介
大学选修课的共识:必须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既是学生作为教育需求者、学费缴纳者、个性差异者、学校管理参与者的应有权利(民主权利),也是教授作为教育供给者、学术决定者、个性差异者、学校管理参与者的应有权利(民主权利)。
选课时间:一般为本科学校在二年级的时候开始。一般在学校的教务网上进行,在本学期选择下一个学期的。
大学选修课类型
就性质来说,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就内容来说,基本上学校有什么专业,就会相应开设什么选修课,还有一些其他课程(教育,艺术类的)
文学类:比如中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哲学,方面的。
语言学:各种外国语言,有的还有地方方言(比如我们学校就有粤语选修课)
理学类: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专业。
计算机类:计算机基础,各种软件使用,编程语言,多媒体设计等等。
工学:比如机电工程类,
建筑学等等工科技术方面的专业。
艺术类:比如音乐,舞蹈,
美术类的专业。体育类: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篮球,羽毛球……
教育类:如
心理学,思想政治,大学生恋爱,青春生活等等关于大学生教育的课程。经济管理类:
经济学,管理学,比如国际贸易,
工商管理等。
娱乐类:各种牌类游戏课程等。
医学类:比如药理学,卫生学,
基础医学等等。
实事政治类:如当前国际形势,国内趣事评论等等。
大学选修课与学分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在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部分学校的学费与所选选修课的学分数相关。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
www.sanyaz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