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 14:34:03 | 三涯网
在中国,北大和清华绝对是莘莘学子的终极向往。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或者是清华,那绝对像古代高中状元一样,不但是举家欢庆,而且学校和周围的邻里乡亲也会与有荣焉。
因为这在几乎所有人的印象里,只要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就意味着今后的人生走上一条快车道,而事实显然也相差无几。 可是凡事没有绝对,10年前,就出现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消息一出迅速引起热议。 这相当于一个美女弃“高富帅”而嫁给一个穷小子,完全违背世俗的价值观。
这件事件的主角叫周浩,在2008年时曾经以669分的高分成为当时青海省的理科前五,凭借这个高分他轻松地进入北大学习。
可是他却在三年后毅然选择从北大退学,而转入当时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消息一出,当时全网震惊,并且各种议论声铺天盖地而来,扼腕叹息者有之,称其愚蠢者有之,虽然寥寥无几,但依然有人称赞他有魄力,敢做敢为。
因为穿什么样的鞋子只有穿鞋的脚知道,也只有穿了自己最喜欢、感觉最舒适的鞋,才能最终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但是十年过去了,周浩的现状如何?
每年的高考季,千军万马踏上高考的独木桥,唯有能力强者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冲在最前面,当然这样的学生才有资格踏入中国的北大清华等几个最高端的学府。
2008年,青海考生周浩就凭借这种超凡能力成为这样的佼佼者,他当年的高考数字为669分,在青海数万名考生中名列前茅,在全省所有理科考生中排在第五位。
周浩出身于书香门第,不但头脑极为聪明,而且从小动手能力极强,尤其是喜欢机械,他最初的报考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因为这里有他喜爱的机械类课程,这里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北航还拥有1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基地,这是喜欢动手实验的他极为向往的。然而本该是皆大欢喜的高分,却成为了周浩后来的梦魇。
当得知周浩的分数后,他的父母和老师一致认为:
“清北是多少考生的梦想,你这么高的分数不上清北就可惜了”。
在父母和老师的反复动员甚至是一遍遍敲打后,孝顺父母和尊重师长的周浩妥协了,在报考志愿一栏填报了北京大学,最终他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顶级学府、热门专业、省级学霸,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周浩今后的生活应该是风生水起。
然而大家的理想很“丰满”,周浩所处的现实却极为“骨感”,在理论学术氛围浓郁的北大,喜欢动手操作却无处下手的周浩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那些纯粹的理论探讨,那些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氛围,让活泼好动的周浩简直是无所适从,他常常是茫然地坐在教室里,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高精尖专业,学习它的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读硕考博,可是周浩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毫无动力可言的他又何谈继续深造呢?
他不断逃课,作业也敷衍了事,因而在北大的第一年,周浩的学习成绩如何就可想而知: “喜欢的课还能够勉强得个七八十分,不喜欢的课真的连及格都特别难,因为根本不想听” 。
而且周浩整个人的状态也极为消极,不但 “不喜欢所学的专业” ,甚至是 “也不喜欢在这个专业中学习的自己” ,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极为一般, “没什么特别好的朋友”。
他也尝试自救,比如在同学的帮助和介绍下,到别的院系旁听,甚至他也做过努力,想要转到工科院系,然而遗憾的是,他的成绩达不到转院的资格。 在一片茫然和极为黯淡的氛围中,在北大上了一年大学就处于崩溃边缘的周浩决定休学。
他准备转换身份,去尝试另一种人生,到社会上去闯一闯,看一看社会上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他跑到深圳,在这个中国号称最有活力的城市体验生活。 在这里他找到一家做电感线圈的工厂,当铺天盖地的零件涌过来,稍有松懈就被积压的零件淹没,普通生活的本质分分钟教育他如何做人。当然周浩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极强的动手能力,使得工厂的车间主任相中了他,让他在流水线的各个岗位上轮了个遍,甚至直接跟他谈,想要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现实的残酷与生存的压力使得周浩对未来有了清醒的认识,而且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为自信:
“只要我愿意去做,一定能做得很好”
。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后,他认识到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他决定重返学校,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他依然无法与自己和解,也还不能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比对,周浩对自己的未来的定位是成为理论技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此,他萌生出一个极为疯狂的想法: 从北大退学,转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这是因为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在全国遥遥领先,极为符合他的要求。
然而从北大退学转到一所普通技校学习,这虽说不能是石破天惊,也等同于第一个吃螃蟹,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
对于周浩父母来说,从北大退学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他们担心儿子是不是患上心理疾病。然而这一次周浩不再妥协,他告诉父母 “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的一生就毁了。”
对儿子的疼爱压过了不解、担心和纠结,最终他们不管如何不理解,也只能同意儿子的决定。得到父母的谅解后,周浩毫不留恋地从众人艳羡的北京大学退学,转身走进了名不见经传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2011年,当周浩来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找到招生老师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想要转学的要求时,当时的院长童华强听到招生老师报告这件事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 “你打电话跟北大核实一下,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
这无怪乎童华强会不相信,并且产生那些不好的联想。想象一下,从高高在上的北大到一所不知名的技校,从全省第五的高才生到一个普通技工,这让一贯以来认为“唯有读书高”的人们都会震惊不解。 然而通过了解和核实情况后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立刻是一派敲锣打鼓、热火欢天的场面。
震惊过后,童华强就是狂喜:
“之前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
为此,童华强对周浩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给他的学习开一切绿灯。给他配置特殊的教学资源,不用再修基础课,直接进入技师班,配备最优秀的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童华强明白周浩 “就是奔着数控来的。” 他指示将学院里最珍贵的从瑞士进口的十多台数控机床,全天对周浩开放。
任何人从湖光映着塔影、诗情配着画意的北大,来到一个几乎相似于工业园区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都会感到巨大的落差。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块地方,却给周浩提供了一片能够畅快呼吸的天地。只不过周浩对学院的食堂有点吐槽, “不及北大的万分之一” 。而且工厂一般的校园环境、工学一体化的学习模式,更是使得周浩感到兴趣盎然。学生在教室前面学完理论,立刻可以到后面的试验台上尝试编写控制程序进行验证,做到学以致用。
让别人感到“难得多”不愿触碰的数控专业,却是让周浩乐此不疲,他一边学习一边实验,一边上网查找资料,扩展知识储备。
而且周浩在学院里也处了一些好朋友,他感觉到这些被贴上“社会青年”标签的技校学生都是非常单纯的同龄人,如果 “你帮一次他们,他们会帮你两次” 。
而且他们在一起时,不像在北大时那样要交流“很深的问题”,对什么感兴趣就聊什么。
后来他们最愿意听的就是周浩从网上学到的国内外的高精尖数控技术知识,因为每次他都能用极简单的话就解释得明明白白。
当然周浩的到来,使得童华强在如获至宝后,表示“要把他培养成才”的同时也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北工业每年招进来的学生有许多是初中毕业生。童华强说像周浩这么好的苗子绝无仅有, “如果没培养出来,北工业的办学水平会受到质疑”。 好在他为周浩“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和师资配备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2014年,周浩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这是数控专业最高水平的竞赛。周浩凭借强悍的实力和遥遥领先的分数拿下了冠军,童华强终于长出一口气,这时的周浩也面临着毕业和择业问题。
随着一篇题为《弃北大读技校,自定别样人生》的大赛获奖选手报道,周浩的经历首次对外披露。 从名校到技校,再到获得全国冠军,这个题材太有冲击力了,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周浩火了。 无数的企业向周浩发出邀请,周浩家乡青海省就业局的官员也来到学校表示随时欢迎他回家乡工作。
毕业后,通过与童华强校长反复商量,周浩明确了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 他拒绝了各大名企抛来的橄榄枝,选择留校任教。 他认为一方面自己需要更加全面地学习和深造,另一方面,他也想进入教育行业,为国家培养一批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018年的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周浩过五关斩六将,勇获机械类一等奖。
周浩的成就和能力有目共睹,因而他作为高技能人才由学院报到北京市人事局,拿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他也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证明: “只要遵从内心,锲而不舍,即使没有名校光环,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三涯网
但是随着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的推进,机械制造类的企业逐步搬离北京,技术教育前景逐步暗淡。 2019年,周浩离职加入北工业原院长童华强创办的职业教育咨询公司,成为一名职业教育咨询师。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指导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建设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周浩培训的对象中有硕士也有博士,当然他们都是工美景泰蓝和雕漆方向的教师。他终于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蜕变,从教技校学生的老师,摇身一变成为这些老师的老师。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咨询师,周浩的视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执拗地想要学习机械和数控的少年,他的兴趣更多地转向如何做好职业教育这个领域本身。
经过两年的项目运作,他也已经适应了“老师的老师”的这个身份。 他每周都要赶到工美位于北京六环外的校园,和他的“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根本不在意自己面前听讲的是硕士还是博士,他只知道,他能够很好地为他们提供课程讲授的改进建议。
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沟通和交流,2021年7月,周浩对这些“学生”进行最后一次集中培训。 他认真倾听教师们关于教学活动策划案的讲述,并随时进行点评。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景泰蓝制作的一百零八道工序。
周浩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他也希望自己为技工院校提供的咨询服务,能够为职业教育环境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且能够使职业教育本身健康地发展。
已届而立之年的周浩变得更加沉稳,对未来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走进职业教育这个行业后,他感觉自己有必要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想到就做,周浩很快就付诸行动,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相关课程的旁听,随后就制定出近期的人生规划,那就是先读非全日制硕士,然后再攻读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学位。
周浩决定在职业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出更加稳健的步伐,创造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始终坚信,与普通教育系统走出来的那些人相比,他走的这条路绝不会逊色。
高考660分考上北大,却在大二退学读技校的周浩,如今怎么样了详情如下:
现代社会竞争比过去激烈很多,但凡家里有个孩子父母的压力就小不了。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盼着孩子能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份好工作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理愿望,如果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估计父母做梦都能笑醒。但,如果孩子考上名校、又非要退学去读技校呢?
记得读书那会儿,“技校”这个词在老师、家长的嘴里多少带点贬义,经常听教导:“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去技校学门技术,混饭吃了!”的确,按传统的想法读技校就代表成绩不好,未来暗淡,但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周浩却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他放弃北大选择技校,7年后给了父母大大的惊喜。
2008年,周浩参加高考,考出了660多分的好成绩,当年青海省的理科前5名中就有他的名字。原来,周家本来也算书香之家,父亲在深圳大学工作,他给了周浩很多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加上周浩自己努力认真,高考时正常发挥便轻轻松松跨过了名校门槛。但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不想去清华北大!
原来周浩从小就爱拆机械、组装电器,家里能拆能装的东西都被他试了个遍,他特别讨厌注重学术理论的东西,喜欢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所以当年填志愿他就跟父母家长起了冲突,他本想报另一所实用课程多的名校,但父母家长坚决反对,苦口婆心跟他讲道理,周浩只好妥协了,去了北大。
事实证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周浩在北大时听理论课总是昏昏欲睡,时间长了,他越来越怀疑自己,甚至觉得喘不过气来。他想去上工科院的实操课,但因为不是本院的学生没法上,想转院又很难。别人都羡慕他读了北大,他却很羡慕那些去了技师学院的同学,成天上网搜技校资料,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机器上练习技术。
这样的日子持续一阵后,周浩感觉自己心理都出问题了,他怀疑自己可能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于是决定先休学去打工放松。打工虽然让他得到了社会锻炼,但一回北大他还是郁郁寡欢。他开始思考自己过去是否太听话了,完全没有自我,于是,周浩决定彻底自我一回不读北大了,凭着自己的高学历,选个比较好的技师学院读去。
可想而知,周浩的决定遭到了所有人一致阻拦,他好不容易说通了母亲,父亲又不肯,还是母亲出面劝,父亲才勉强同意。2011年,周浩拖着行李走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大门,当时他的心情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北大学子主动去读技校,这样的事很少见,很快就引起争议,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孩子是疯了,放弃大好前程,将来有他后悔的时候。
就连周浩的父母也抱着一点希望,盼着儿子能反悔。没想到7年后,周浩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后,学得特别开心,有事没事都泡在实验室里捣鼓数控机器,在之前没接触过数控技术的情况下飞速进步,成为学院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
用周浩自己的话总结,他确实成了既有知识储备、又有专业实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很多名企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但周浩觉得,学海无涯,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深入研究,因此,毕业后周浩选择了留校任教,2018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奖选手名单上“机械类一等奖”名单上就出现了周浩的名字。
在此之前周浩已经获得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冠军。如今的他不仅拥有了北京户口,还成为广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之一。以周浩的才能,将来他必定会在数控技术领域有所成就,他放弃了顶级名校的光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看到儿子的变化,父母也理解了他的选择,不再约束他,而是鼓励他继续在这条路上努力。
但笔者还是想说,周浩能“转型”成功是因为他本身就很出色。他具备了考上清华北大的实力。有实力,面前可选的路才会更多,所以支持如他一样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像他一样牢牢打下知识基础、用科学方法学习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刚过分数线,师姐亲身经历教你怎样填报志愿的相关内容。
高考成绩出来了,刚高兴过线没多久,就在选志愿时犯了难:专业是在进了大学才选的吗 专业是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选好了,在选学校时也要选专业,有的是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前就估分选专业,选学校,大多数是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选专业,选学校。当然如果上大学之后觉得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也可以申请转专业 进入大学后再选择专业的弊端有哪些 1、受到所在大学的限制,因为高考报考的大学有什么类型的专业已经受限了,选择的范围会变小很多 2、转专业,不是每个学校都允许的,有的学
为什么中科大在国内的排名那么低? 排名是综合排名,考虑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等,并没有按照人均算,中科大的规模小,从不盲目扩招,本科生每年只招1800人,但其学术地位和认可度在国外很不错,肯定是国内前10,你看看首批985高校里面的9所中就有中科大,可见国家也是认可中科大前10地位的!再说了,排名是虚的,跟学生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具体到某专业或学科的排名才比较有意义。很多大学疯狂扩招、扩建
师范生就业前景 针对师范类专业,我们调查了就业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并调查了师范类学生就业前景和就业状态。 一、图高职位 应届毕业生刚离开校园,常常被许多公司在招聘中美其名曰的“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所吸引。有些学生往往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管理的,是管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其实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
如何给孩子选择大学呢? 怎么选择适合孩子的好大学呢。又是一年高考时,无数的学子面临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时刻,高考、选大学、选专业。选择一所好大学,好专业,是对十年寒窗最好的回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大学的选择呢^^ 在面对人生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报考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头疼的,毕竟分数已经出来了,我们无法改变分数。 我并不能给大家分享如何报志愿,但是我只能提供比较多的方式供大家参考,如何在选
美国东北大学到底怎么样啊?为什么美国排名49但在世界排名里却找不到这所学校? 这是因为美国大学排名和世界大学排名参考的指标不一样:你看的东北大学排名49是美国大学排名(NationalUniversityRanking),美国大学排名只看本科生指标,不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所以他不代表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而这个大学排名只考虑了录取率,分数,GPA,私人捐款,教师比;没有考虑诺贝尔奖导师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自学考试后感到后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的后悔读了自考这个说法已经影响了很多想要报考自学考试的小伙伴了。很多小伙伴在报名自考的时候斗志满满,但是越往后越发现出现了很多质疑声。 这些质疑声来自各个方面,比如听我某某个朋友说读自考的人都是傻,听我以前的同学说自考学历没用,听我七大姑八大姨说用人单位不承认自考学历等等。 关于这些质疑声,让很多小伙伴动摇了
财经类专业选什么大学啊?? 首先你有点定位错了,我承认浙大、南京、清华的财经类不错,但是他们是重于理工科,虽然是综合类大学但是重点并不在财经这方面这些学校的管理学还是很好的。我估计是你受到了太多排名的干扰和你本身的高中方向的影响。告诉国内的排名大多都是“内幕”加上互相“借鉴”而来的,所以你不必太在意。至于院校上财确实不错他最强的方向应该是金融学,经济学也很好但是比起复旦的经济学上财就不行了,而
高考之后是选择大学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 在填报志愿时,全面的考虑应该是学校、专业并重。但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只有拔尖的高分生才能在大学与专业的选择上游刃有余。大部分考生都不可能两全其美。那么,填报志愿到底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呢,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而考生自身实际和人生规划方向才是寻找答案的出发点,如果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专业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如果大学毕业后想
2024-06-06 09:33:57
2024-06-16 20:43:57
2024-06-10 00:41:45
2024-06-30 15:19:12
2024-05-30 18:43:10
2023-10-12 18: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