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正文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

2023-04-25 18:53:18 | 三涯网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2023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高三的学生在面临高考来临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关于高考的知识点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三涯网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语文高考知识点整理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语文高考知识点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1.词语

悼(dào)词肤(fū)浅衷(zhōng)心

嫉(jí)恨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

诬(wū)蔑

2、成语

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 怎么分配考生考点

基本上一个考场30人,按照7878的顺序排列,第一竖列7人,第二竖列8人,第三第四排同上。每个考场有两名老师监考。高考考场的安排遵循几个原则,考场的安排一般是就近原则,基本上会安排考生就近考试,避免考生路程太长太过辛苦。所以在同一个区或者县的考生基本上都会被分配到同一个地方进行考试,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管理。

高考考场分配原则

一、地域原则

将考生安排在报名所在的县或区。

二、四同原则

同一考场内考生均为同一民族试卷(普通汉语卷、藏语卷、蒙语卷);同一外语语种(英语日语德语法语4种);同一科类(普通文史、艺术文、体育文、普通理工、艺术理、体育理6类)。

三、随机、即时原则

1、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同一考区的考生考场号、座位号由电脑随机、即时产生,一旦产生立即拷贝封存,教育厅直属机关纪委、考试院监察室备份原始数据,杜绝人工干预。

2、整个编排过程一般会在省教育厅直属机关纪委、省教育考试院纪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计算机操作程序以县区为单位,以每个考场30名考生为基本编排单元,按照考生报考的科类、外语语种等信息,自动生成考生所在的考点、考场以及座位号。

高考期间怎么缓解焦虑

深呼吸:

如果考前有焦虑情绪的话,可以找一个安静没有人的地方深呼吸,缓缓的吸气、缓缓的呼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焦虑情绪。

听音乐:

音乐也是一种心理疗法,它能消除紧张、缓解疼痛。所以,当你感到紧张不安、无法集中精神的时候,不妨停下来,给双耳来份大餐,让身心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

聊天倾诉:

感觉考前比较焦虑的时候,可以找一个人倾诉一下内心的紧张,比如是好朋友、老师、亲人都可以。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归纳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归纳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提高我们的高考语文成绩要掌握知识系统。有利于我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归纳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

2023-04-25 19:34:25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2022高考考场人数安排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习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知识结构:一、政制发展1.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

2023-04-25 20:54:29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最新 高中的这个学习阶段,是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

2023-04-26 02:57:47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高三的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

2023-04-25 19:24:59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有哪些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

2023-04-25 01:35:08
高考数学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数学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数学考点知识点 高考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数学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数学考点知识点圆的方程定义: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即圆心坐标为(a,b),只要求出a、b、r,

2023-04-26 03:20:06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数学高考考点知识点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数学高考考点知识点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2023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高三的学生在面临高考来临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关于高考的知识点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

2023-04-24 16:26:43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2023-04-26 03: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