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正文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2023-04-25 13:33:39 | 三涯网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有哪些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ò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

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ā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

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相斗的牛。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1.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

2.尚:崇尚,爱好。

3.西:这里指陕西。

4.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5.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6.责:责令。

7.里正:里长。

8.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直,通“值”。

10.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居,积、储存。

11.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4.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15.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16.累尽:牵累而耗尽。累,牵连,妨碍。

17.裨益:补益。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流离:淋漓。

2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2.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3.爇香:点燃香。

24.翕辟:翕,合。辟,开。

25.竦立:恭敬地站着。

26.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27.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28.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9.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高考语文知识点

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三涯网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虚词

1、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怀帝阍而不见(连词,表转折)

酌贪泉而觉爽(连词,表转折)

抚凌云而自惜(连词,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处涸泽以犹欢(连词,表转折)

奏流水以何惭(连词,表承接)

3、之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取独,不译)

其他(结构助词,的)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引出对象)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及注释

知道吗?《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总结: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

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湓浦口。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现在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只好委托终身给商人为妻子。于是命人摆上酒席,请她尽情地弹奏几支曲子。曲子弹完了,她带着忧伤的神情叙述年轻时候欢乐的往事。如今却漂泊沦落,容貌憔悴,辗转流浪,迁徙各地。我由京中外调已经二年了,一直是安逸自适的,被这歌女的话所感动后,这晚才觉得我有被贬官远放的感伤;因此作了这首七言歌行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夜里在浔阳江头送客,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起下马上船,饯别时,我们对举着酒杯要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我们将要分别,心中悲伤,纵使醉了也不能使我们尽情,在这行将分别时,只见广阔的江面上,沉浸着一轮明月。这时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使我忘了辞别,客人也不想启程。

依循着声音,探问这位弹琵琶的人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弹琵琶的人似欲回答,却又迟疑不作声。我们将船移近,邀请她和我们见面,我们添了酒,重新张灯,重新设宴。经过再三催请,她才出来,出来时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她才转动弦轴拨动琴弦,调整声音高低,顺手拨弹了三两声,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露出感情,一弦一弦掩藏抑制,音调不畅,托出幽怨的心惰,声声充满无限的愁思,好像在倾诉生平的不得意。她低着眉头,随手继续弹下去,说尽了心中无限的心事。

左手手指在弦上轻轻叩弦,慢慢揉动,右手顺手下拨,或反手回拨。先弹霓裳羽衣曲,再弹绿腰曲。那粗弦发出的声音粗重,像阵阵急雨,细弦发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像私语:粗重的低音和轻细的高音错杂地弹着,就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有时像黄莺般婉转悦耳的鸣声,轻轻地在花下滑过,有时弦声低沉微弱,像泉水正呜咽地从冰下艰涩地流过。然后乐音凝结休止,如泉水结冰一般,由缓慢而断绝。这时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憾恨产生;此时的静默无声的情境,更胜于有声。不久弦声突然弹出,就像银瓶突然迸裂,水浆四处飞溅一般。又像铁骑突然冲出,一阵刀枪交鸣的声音。

最后在曲子终了,要收取拨子停止弹奏时,在琵琶的中心奋力一划,琵琶四根弦同时发出声音,像撕裂锦帛一样。这时四周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

她沉思不语的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恭敬严肃站了起来。自己就说:“我本是长安女子,家住出产名妓和美酒的虾蟆陵。十三岁时就学成了琵琶,我的名字还编排在教坊中的第一部。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师傅佩服,妆扮之后也常被名伎妒忌;京师附近的富贵子弟争着赠送缠头彩,以示讨好,每当唱罢一曲,不知得到多少彩绸;镶嵌有金花宝饰的云纹梳子常因用来打拍子而敲碎,鲜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一年又一年的欢笑,良辰美景,青春岁月就在不留意之间过去了。我弟弟从军走了,我阿姨也去世了,时光流逝,我的容貌衰老了。门前的来客也冷清了,车马也稀少了。年华老去,只有嫁作商人的妻子!商人只重财利,轻视别离,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去了;让我一人来到江口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夜深时忽然梦见年轻时欢乐的事,禁不住的在梦醒时痛哭,泪水和着胭脂交织纵横了满脸。”

听到她弹的琵琶声,已经够让我感伤叹息了,现在听了这一番话,更是让我一再叹息:想到彼此同是流落天涯的人,虽说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相识呢?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贬官到浔阳城,经常卧病在床上。浔阳地处偏僻,没有音乐,整年听不到管弦的演奏。并且住处又靠近湓江,又低又湿,黄芦、苦竹绕着屋子丛生;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啼叫和猿猴哀鸣的声音。每当春江花开的时节,秋月皎洁的夜晚,我往往拿了酒自饮自酌。难道连个山歌村笛都没有吗?只有声音杂乱刺耳,难以入耳。今夜听了你琵琶的旋律,好像听到仙乐一样,使我耳朵一时清亮起来。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来弹一曲,让我来为你按旧谱重填一首“琵琶行”。

她被我这些话感动得站了很久,然后退回原位坐了下来,收紧丝弦,弦声转变成为急促;非常凄凉哀伤,不像先前弹奏的曲调,满座的宾客再闻弹奏,都掩面而泣,座中眼泪流得最多的是谁呢?要属我这个江川司马了,所穿的青衫官服都沾湿了呢。

白居易《琵琶行》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

〔2〕来年:第二年,指下一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__。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内容,如小序中所说,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此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写诗人深沉的感慨,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当有某些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不然不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作者的诉说,反过来又波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作者的感情,以致热烈直流,湿透青衫。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高三的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

2023-04-25 11:42:44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2023-04-25 11:26:56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及注释 知道吗?《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白居易《琵琶行》考点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

2023-04-25 22:31:12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习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知识结构:一、政制发展1.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

2023-04-24 17:08:32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大全 我们在上学的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学科的有关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好好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n(B)在公式c(B)=中V(B)(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

2023-04-24 21:59:18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_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 《阿房宫赋》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高考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阿房宫赋原文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

2023-04-25 18:20:51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解析 《师说》是韩愈写的,该文章从“无常师”的现象一下子引出这样透辟深刻的见解,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师说》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韩愈《师说》高频考点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2023-04-24 15:15:59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有哪些 《逍遥游》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圣人无名”,是全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考点一、重点词语1.怒:奋发。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2023-04-25 0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