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正文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2023-04-25 03:08:02 | 三涯网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

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有哪些

《逍遥游》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圣人无名”,是全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庄子《逍遥游》考点

一、重点词语

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之马

5.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角

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

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

9.是: 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

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

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

12.枪:古义:触碰; 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五、一词多义

1.之:

①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③ 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

①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②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③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4.以: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③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④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⑤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

3.南冥者,天池也。(……者,……也)

4.此小大之辩也(……也)

5.此小年也(……也)

6.此大年也(……也)

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者也)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 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以奚知其然也)

② 莫之夭阏(è)者(宾语前置,= 莫夭阏之)

③ 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彼且适奚也)

④ 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知何)

⑤ 彼且恶(wū)乎待哉(宾语前置,= 彼且待恶乎哉)

2.状语后置句

① 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② 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于蓬蒿之间翱翔)

③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 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省介词“于”)

(四)固定句式

1.其……其……:表选择,是……还是……

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3.且夫: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

4.故夫: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不译

5.若夫: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至于

庄子《逍遥游》知识点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庄子《逍遥游》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70)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70)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xuè)起而飞(23),抢(qiāng)榆枋(fāng)(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餐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庄子《逍遥游》翻译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这末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这末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这末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这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蟪蛄不知道一年有春季和秋季,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一千年当作一年。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可是现在却以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彭祖去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说的:“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深而呈黑色的海,就是天的池。有鱼生长在这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它的长度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叫做鲲。还有鸟生长在这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就象一座泰山,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趁着象羊角般弯曲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小雀子笑话它说:‘这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向上跳跃,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飞翔在飞蓬和青蒿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所以这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宋荣子就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要依靠风。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这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庄子《逍遥游》注释

(1)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4)怒:奋起。

(5)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而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6)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7)天池:天然的大池。

(8)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9)志:记载。

(10)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鴳(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及注释

知道吗?《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总结: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

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湓浦口。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现在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只好委托终身给商人为妻子。于是命人摆上酒席,请她尽情地弹奏几支曲子。曲子弹完了,她带着忧伤的神情叙述年轻时候欢乐的往事。如今却漂泊沦落,容貌憔悴,辗转流浪,迁徙各地。我由京中外调已经二年了,一直是安逸自适的,被这歌女的话所感动后,这晚才觉得我有被贬官远放的感伤;因此作了这首七言歌行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夜里在浔阳江头送客,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起下马上船,饯别时,我们对举着酒杯要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我们将要分别,心中悲伤,纵使醉了也不能使我们尽情,在这行将分别时,只见广阔的江面上,沉浸着一轮明月。这时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使我忘了辞别,客人也不想启程。

依循着声音,探问这位弹琵琶的人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弹琵琶的人似欲回答,却又迟疑不作声。我们将船移近,邀请她和我们见面,我们添了酒,重新张灯,重新设宴。经过再三催请,她才出来,出来时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她才转动弦轴拨动琴弦,调整声音高低,顺手拨弹了三两声,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露出感情,一弦一弦掩藏抑制,音调不畅,托出幽怨的心惰,声声充满无限的愁思,好像在倾诉生平的不得意。她低着眉头,随手继续弹下去,说尽了心中无限的心事。

左手手指在弦上轻轻叩弦,慢慢揉动,右手顺手下拨,或反手回拨。先弹霓裳羽衣曲,再弹绿腰曲。那粗弦发出的声音粗重,像阵阵急雨,细弦发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像私语:粗重的低音和轻细的高音错杂地弹着,就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有时像黄莺般婉转悦耳的鸣声,轻轻地在花下滑过,有时弦声低沉微弱,像泉水正呜咽地从冰下艰涩地流过。然后乐音凝结休止,如泉水结冰一般,由缓慢而断绝。这时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憾恨产生;此时的静默无声的情境,更胜于有声。不久弦声突然弹出,就像银瓶突然迸裂,水浆四处飞溅一般。又像铁骑突然冲出,一阵刀枪交鸣的声音。

最后在曲子终了,要收取拨子停止弹奏时,在琵琶的中心奋力一划,琵琶四根弦同时发出声音,像撕裂锦帛一样。这时四周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

她沉思不语的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恭敬严肃站了起来。自己就说:“我本是长安女子,家住出产名妓和美酒的虾蟆陵。十三岁时就学成了琵琶,我的名字还编排在教坊中的第一部。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师傅佩服,妆扮之后也常被名伎妒忌;京师附近的富贵子弟争着赠送缠头彩,以示讨好,每当唱罢一曲,不知得到多少彩绸;镶嵌有金花宝饰的云纹梳子常因用来打拍子而敲碎,鲜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一年又一年的欢笑,良辰美景,青春岁月就在不留意之间过去了。我弟弟从军走了,我阿姨也去世了,时光流逝,我的容貌衰老了。门前的来客也冷清了,车马也稀少了。年华老去,只有嫁作商人的妻子!商人只重财利,轻视别离,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去了;让我一人来到江口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夜深时忽然梦见年轻时欢乐的事,禁不住的在梦醒时痛哭,泪水和着胭脂交织纵横了满脸。”三涯网

听到她弹的琵琶声,已经够让我感伤叹息了,现在听了这一番话,更是让我一再叹息:想到彼此同是流落天涯的人,虽说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相识呢?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贬官到浔阳城,经常卧病在床上。浔阳地处偏僻,没有音乐,整年听不到管弦的演奏。并且住处又靠近湓江,又低又湿,黄芦、苦竹绕着屋子丛生;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啼叫和猿猴哀鸣的声音。每当春江花开的时节,秋月皎洁的夜晚,我往往拿了酒自饮自酌。难道连个山歌村笛都没有吗?只有声音杂乱刺耳,难以入耳。今夜听了你琵琶的旋律,好像听到仙乐一样,使我耳朵一时清亮起来。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来弹一曲,让我来为你按旧谱重填一首“琵琶行”。

她被我这些话感动得站了很久,然后退回原位坐了下来,收紧丝弦,弦声转变成为急促;非常凄凉哀伤,不像先前弹奏的曲调,满座的宾客再闻弹奏,都掩面而泣,座中眼泪流得最多的是谁呢?要属我这个江川司马了,所穿的青衫官服都沾湿了呢。

白居易《琵琶行》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

〔2〕来年:第二年,指下一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__。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内容,如小序中所说,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此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写诗人深沉的感慨,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当有某些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不然不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作者的诉说,反过来又波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作者的感情,以致热烈直流,湿透青衫。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庄子《逍遥游》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高三的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

2023-04-25 11:42:44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有哪些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

2023-04-25 13:33:39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及注释 知道吗?《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白居易《琵琶行》考点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

2023-04-25 22:31:12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 《阿房宫赋》高考考点_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 《阿房宫赋》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高考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阿房宫赋原文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

2023-04-25 18:20:51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 韩愈《师说》高频考点解析 《师说》是韩愈写的,该文章从“无常师”的现象一下子引出这样透辟深刻的见解,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师说》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韩愈《师说》高频考点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2023-04-24 15:15:59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2023-04-25 11:26:56
苏轼《赤壁赋》高频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苏轼《赤壁赋》高频考点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苏轼《赤壁赋》高频考点 苏轼《赤壁赋》高频考点有哪些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一,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赤壁赋》考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

2023-04-24 19:35:38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原文译文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大全 我们在上学的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学科的有关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好好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n(B)在公式c(B)=中V(B)(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

2023-04-24 2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