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04:42:52 | 三涯网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地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高考考试语文常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古义:礼物。今义:货币)物
7.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9.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11.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2.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3.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5.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6.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7.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8.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9.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20.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1.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2.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3.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4.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高三的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三涯网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高考语文知识点
《庄暴见孟子》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罢了)
5、蹙頞(cù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
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三、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见于王。(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
3.他日,见于王。(省略句,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译: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词语
1、语:出,语人曰(告诉,动词)
2、就: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接近,动词)
3、与:孰能与之(归附,跟随,动词)
4、莫:天下莫不与也(没有哪一个,谁,不定代词)
5、人牧:今夫天下之人牧(国君)
6、诚:诚如是也(如果,假如,副词,表假设)
7、其:其如是,孰能御之?(如果,助词,表假设语气)
二、通假字
1、卒:卒然问曰(通"猝",突然)
2、由:由水之就下(通"犹",好象)
3、说:王说(通"悦",快乐)
4、盖: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5、浡:浡然兴之(通"勃"奋发,振作)
三、一词多义
1、就:
①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接近,动词)
②由水之就下(趋向,动词)
2、望:
①望之不似人君(远处看,动词)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盼望,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一:定于一(数作动,统一)
2、旱:七八月之间旱(名作动,发生旱情)
五、难句翻译
1、其如是,孰能御之?
译: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他呢?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译:(梁襄王)突然问(我)说:“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的确有一定难度,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肯定的,因此,考生要熟悉高考化学考试内容与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1.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消石灰、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H)2];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
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的确有一定难度,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肯定的,因此,考生要熟悉高考化学考试内容与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1.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消石灰、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H)2];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2024-07-07 03:45:22
2023-04-03 01:51:47
2023-04-14 18:09:11
2024-06-17 05:32:18
2024-01-16 02:00:30
2024-01-23 07: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