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正文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2023-04-24 21:14:38 | 三涯网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总结

很多学校3-5月进入到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

一、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

关注设问词,明确实体类型:

根据问题题干中的设问词可以将试题明确分类,有助于甄别选择题的选项和非选择题的大题方向,全国卷高考试题的常见词为“反映了、说明了、表明、体现、主要原因、特点、趋势、影响”等,根据设问词大致可将试题分为原因背景类、本质实质类、影响评价类和历史解释4种类型。

依据能力要求,规范答题步骤:

针对历史学科高考考试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完成大题过程。高考历史学4项基本能力要求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4项能力之间不是平行关系,而是依次递进关系。

获取信息是处理材料中提供的关键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是精准解读材料信息和转换标准语言的过程,描述和阐释事物是用获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过程。

高中历史知识记忆的方法

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办法

历史科目的知识繁杂细小,朝代更迭,人名地名国名众多,大事件无数,记忆起来相当困难,运用谐音记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我们用谐音就可以记成“一把揪死”,这样就化难为易,变死为活了,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幽默诙谐、轻松有趣的话语,活跃了思维,又记忆了知识。

时间串联法:按时间顺序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大事记。掌握了时间的走向,按照时间来记忆对应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主要有相关联时间记忆法、时间运算法以及时间推导记忆法。

如:中国近代史上,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等,记住了这些时间更替,学习效率就瞬间提高了90%。

相关联时间记忆

此方法需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这样记住一个事件,就能够连带记住其他几个事件的时间。比较和区别记忆,必能提高记忆效率。

时间运算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时间运算。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况: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占据香港、台湾的时间是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以用列算式的方式推导:(1919-1840)-(1949-1919)=50年。

(2)比较距今时间远近。如:公元前594年与公元前459年,哪年距今比较近?

(3)进行时间转换,不同纪年方法之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

时间推导记忆

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记住了一个历史事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两年后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又过了两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线索推导,就能将多个事件联系在一起记忆。

高考历史复习攻略

一、理解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大化的学习效率,而背诵更是最需要讲究技巧的。毫无章法的背诵过只会使记忆在一段时间保存会就渐渐消失淡忘,组织不成完善的记忆链条,其实历史的记忆过程可以以时间线的各大时间节点来阶段性记忆,记忆过程更应理解记忆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把握课本

记忆的理解是需要我们多反面的去了解历史基础知识,如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等多反面解析理解内容本质,将其深深扎根于脑海之中,拥有自己的记忆链条,才是记忆的法制。

三、课本规律

在课本学习过程中,其实里面蕴含有很多的规律存在,将历史知识点之间互相联系,研究,探寻其中所隐含的规律所在,结合课本单元之中的内容去深入研究。

四、审题联系

历史出的最多的就是需要我们根据给出的题目去解答,但如果审题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就代表着题目完全做错,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多多的联系审题阅题的能力,在完成过程中强化学习自己在解题表达过程中是否准确,多多请教老师,联系过程中多多思考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地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高考考试语文常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古义:礼物。今义:货币)物

7.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9.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11.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2.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3.穷:图穷而匕首见。三涯网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5.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6.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7.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8.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9.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20.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1.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2.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3.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4.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相关推荐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总结 很多学校3-5月进入到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

2023-04-25 10:06:43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语文高考考点知识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总结 很多学校3-5月进入到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

2023-04-26 04:06:03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总结 很多学校3-5月进入到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

2023-04-25 15:30:55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语文高考知识点考点归纳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总结 很多学校3-5月进入到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

2023-04-25 16:40:08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 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总结 很多学校3-5月进入到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二模历史高频考点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

2023-04-25 10:30:43
高频考点 历史高三必背重点知识总结
高频考点 历史高三必背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高频考点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

2023-03-15 10:29:04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历史高考必背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_语文高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来临,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是常考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总结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2023-04-26 05:05:11
高频必考考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频必考考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2高考数学考前必背知识点高频必考考点高考数学科目想要取得高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控一定要熟练,并且能够运用到解题中。小编整理了2022高考数学考前必背知识点,供各位考生朋友查阅,赶快来看吧!2022高考数学考前必背知识点一、三角函数题三角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两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等有关内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相互交汇,是高

2023-03-16 10: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