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5 16:39:19 | 三涯网
南京林业大学开设专业
院校名 | 专业名 |
---|---|
南京林业大学 | 金融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南京林业大学 | 法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社会工作 |
南京林业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南京林业大学 | 英语 |
南京林业大学 | 日语 |
南京林业大学 | 广播电视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广告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科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技术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南京林业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工业设计 |
南京林业大学 | 车辆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南京林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材料化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南京林业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人工智能 |
南京林业大学 | 自动化 |
南京林业大学 | 机器人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林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物联网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土木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测绘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南京林业大学 | 轻化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交通运输 |
南京林业大学 | 交通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森林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林产化工 |
南京林业大学 | 家具设计与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 |
南京林业大学 | 环境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环境科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南京林业大学 | 城乡规划 |
南京林业大学 | 风景园林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制药 |
南京林业大学 | 园艺 |
南京林业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南京林业大学 | 林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园林 |
南京林业大学 | 森林保护 |
南京林业大学 | 智慧林业 |
南京林业大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南京林业大学 | 工程管理 |
南京林业大学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南京林业大学 | 工商管理 |
南京林业大学 | 会计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南京林业大学 | 电子商务 |
南京林业大学 | 旅游管理 |
南京林业大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南京林业大学 | 环境设计 |
南京林业大学 | 公共艺术 |
南京林业大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修复学 |
南京林业大学院校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学校秉承“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训精神,弘扬“团结、朴实、勤奋、进取”优良校风,以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宏伟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1个学院(部)。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8500余人。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林业工程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0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获评A+、风景园林学获评A-,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现有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机构排名前1%。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置本科专业69个,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4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2个。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江苏省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现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在第七、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共获国赛金奖11项,银奖5项,铜奖11项。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三涯网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博士生导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1076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及特聘国内外院士9名,其他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省部级教学名师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3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7个。
学校充分发挥林科优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课题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8项,国家“优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SCI 论文数量年均增长72%,ESI高被引论文230篇;授权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59%,审定良种42个,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56项、人文社科类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中国优秀专利奖4项。建有“林木遗传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智库等智库建设成果丰硕,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30余份、被国家及省部级政策采纳采用15份,持续发布《生态林业蓝皮书》和《生态文明绿皮书》。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作为全国最早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林业院校之一,每年接收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或进修学习,是首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十三五”以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百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是江苏省首批具有外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开展中文教育和中国文化交流;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等。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等海外实习实践项目等。
学校占地面积10244.1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实习林场占地4876亩,淮安校区占地500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575亩(白马新校区占地1971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36.15亩。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总量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学校按照“数据赋能,创新驱动”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构建了校区全覆盖高效运行的IPv4/IPv6双栈一体化网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引领、协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开展学术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文化,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世界高水平大学,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专业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木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开设专业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英语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法语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西班牙语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阿拉伯语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日语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闻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广播电视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广告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应用化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生物科学南
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专业有金融学、投资学、金融科技、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英语、日语、文化遗产、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智能装备
南京工业大学开设专业南京工业大学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南京工业大学金融学南京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南京工业大学法学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南京工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南京工业大学英语南京工业大学西班牙语南京工业大学日语南京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南京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南京工业大学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南京工业
南京理工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学开设专业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日语、语言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应用统计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开设专业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金融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法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汉语言文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英语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法语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日语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翻译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商务英语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新闻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广告学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开设专业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开设专业院校名专业名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会计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行政管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软件工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网络工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动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制药工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吉林大学院校简介吉林大学院校简介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
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专业有哪些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专业有英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北京大学院校简介北京大学院校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
2024-10-28 13:42:55
2024-10-29 05:53:59
2025-03-07 21:03:54
2024-12-06 10:35:17
2024-11-12 11:05:32
2024-11-24 2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