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22:27:54 | 三涯网
越应试越公平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观众,以及对方辩友:
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越应试,越公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应试”与“公平”。“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了,应试教育可以说是学校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公平”呢,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中国不公平,美国同样不公平!对于教育来讲,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相对公平线就是中高考了。数万人面对同一张试卷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招录标准面前,依旧是人人平等。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公平性。
举个例子,对于人才的遴选和培养,公司为什么喜欢招募一流名校的学生呢?因为能够进入这些大学学习的人,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学习能力。虽然存在个别例外(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但学历与能力依然是高度正相关的。企业鉴别人才有成本,一张名校文凭胜过了千言万语。而且直到现在,哪怕你是硕士博士的学历,公司依旧会看重你本科是从哪所学校毕业的,高考成绩真的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一生。而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招录标准面前,依旧是人人平等。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公平性。
前面说到了,公平只有相对公平。如果实行综合素质考核(素质教育),那么大城市里家境良好的孩子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而那些普通出生的寒门学子与他们之间的鸿沟,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应试教育的公平性就不言而喻了吧。应试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是他们获取优秀资源通往上层社会的最大机会。越是发展应试教育,越是在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站在同一条线上进行比赛,使二者面对同一张卷子进行竞争,这样的教育环境才会越来越公平。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越应试,越公平”。
第一,这个社会本就是残酷的、不公平的,孩子们应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锻炼。
应试压力很大是事实,但社会一样不会对你手软。大多数连应试都坚持不了的人,出了社会一样一事无成。真正优秀的人会坚持心中的信仰,从应试当中脱颖而出。
第二,应试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是更公平的,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考核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够进入北大、清华?中国人口基数大,受教育群体庞大,普通人仍旧是大多数,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接受得了素质培养的金钱和精力。我们推崇应试教育,肯定是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使公平最大化。当然了,一个孩子连应试教育的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比尔人,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
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第三,应试教育是对普通老百姓最公平的方式,也是普通人出人头地最好的方式。
当十个人只有三碗饭吃,注定要有七个人挨饿时,来讨论没吃到饭的七个人不公平也许没有太大的意义。应试教育的确是埋没了部分人才,但如果它有不公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是出在了“中国的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受教育人口的需求”这一点上,而不是应试教育本身不公平。
对于那些小康知识分子和城市工薪家庭,教育公平很重要。目前清华北大等等名校的垄断者就是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而这些孩子正是通过这一套公平的教育体制选拔出来,倘若教育不再如此番公平,那么他们也就丧失了获取优秀资源通往上层社会的机会。
对于偏远的农村的孩子来讲,教育公平就更加重要。尽管在精英大学中工农子女的孩子比例越来越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政策上还是制度上,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工农子女的孩子。这也是他们能够想得到的通往上层社会的一条捷径。
所以说,各个家庭对于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教育的目的也不一样。不管是以前的科举制度还是如今的应试教育,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从这个层面理解公平教育,现如今的中国教育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越应试越不公平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观众,以及对方辩友: 三涯网
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越应试,越不公平”。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应试”与“公平”的定义。“应试”不仅仅指考试、分层、量化评分,顾名思义,更有“应”付考“试”的意思。而“公平”呢,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指平等,意指为大家平等存在。
“越应试,越不公平”,并不是说所有的教育和考试都不好,而是说“应试教育”不公平,即纯粹为了提高分数、提升名次、应付考试而采取的教育模式不太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再关注“考试”本身其实是想考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而只关注分数、名次,并为此发明出一套套所谓的做题战术、“应试” 技巧,这违背了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这对学生们的身心智力发展是不公平的。
目前应试教育的不公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我国东中西三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无形中导致了教育资源投入的巨大差距。二,教育机会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和数量分配明显不均衡。三,部分招生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不公平。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之前就分析过中央音乐学院招生潜规则这一问题,而这都是教育腐败的体现。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教育目标,这种十分狭隘和死板的教育模式导致了不公平。在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也就是考试型人格,而不是当前社会真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这并不公平,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的闪光点都体现在成绩上,也有很多成绩不好的人成为了社会栋梁。而应试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细致化、极端化后,那更是可以称之为“越应试,越不公平”。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越应试,越不公平”。
第一,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的甚至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唯考试、唯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促使作弊风泛滥,试问这样的环境公平吗?过度学习,强化训练,日复一日枯燥无聊的课堂,通宵熬夜都写不完堆积成山的作业,在这样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淘汰的学生有多少,生存下来的有多少,生存下来的当中又有多少人心理畸形,多少人心理完全健康,这真正公平选拔出了我们国家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吗,事实上这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这就是应试教育的不公平。
第二,应试是一种选拔方式,公平选拔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服务社会。而应试教育手段单一,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一部分创造力,在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也就是考试型人格,而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如果我们连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与结果都搞错了的话,那何谈他的公平的呢?
第三,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分化严重,部分厌学和差生流失,许多学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了公平教育,这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造成教育不公平。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应试教育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出现的功利主义倾向,学生成了教师挣分数的工具,师生间亲情被淡化,并没有每个人都被公平对待,这就是应试教育的不公平。
如果应试教育公平,为何寒门却难再出贵子?
退一步讲,假设这些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了上述教育种种不公,最终踏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这样对他们来说就公平了吗?如果人的一生到高考便画划上休止符,宣告结束,那么,这样看起来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体制似乎是让贫困家庭、农村孩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大学,从这个结果而言,似乎是公平的,也似乎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然而人生可不仅仅只是到高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考虑到这些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府的底层学生毕业之后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就会发现,所谓“公平”的应试教育,祸害最深的也正是这些寒门子弟!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请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有何现实意义的相关内容。
不加分了的现在:甘肃省2014年起限定体育特长生加分测试项 2014年起,限定体育特长生加分测试项,取消省级学生运动一级全国照顾加分项 本报讯(记者魏娟)4月12日,省招办发布了《关于调整甘肃省高考加分政策中“体育特长生”和“省级学生运动一级”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限定体育特长生加分测试项目,取消了省级学生运动一级全国照顾加分项目。此项政策从2014年高考开始实行,今年的高考录取仍然沿用以往的规定。
青海高考加分政策2023年 青海高考加分政策2023年如下: 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2023青海高考加分20分投档。 3.对连续在牧区工作15年以上、现仍在牧区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子女和世居牧区的汉族群众子女,其户口在当地、从小学到高中全过程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同等教育条件者,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
贵州高考民族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1、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实行分区域加分; 2、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逐步降低。 法律依据:《贵州省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 第四条我省实施的全国性加分项目五项: (一)烈士子女考生,加20分; (二)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及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加20分; (三)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考生,加10分;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一、全国性高考加分政策 适用31省市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具体为(部分省市对加分分值有所调整,详见下文): 1、烈士子女( 20分);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0分);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10分);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 10分)。 少数民族加分政
广西高考政策三统一条件 1.广西高考加分政策中的“三统一”要求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地必须在同一区域。具体来说,考生中学阶段(含初中、高中)的6年户籍、高中阶段的3年完整学籍和实际就读的3年所在地,必须为广西同一个县(市、区)或设区市范围内。 2.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自2015年1月1日起,以下高考加分项目
贫困县的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贫困县所谓的高考加分政策是指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一般来说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考生,具有填报专项计划的资格:1、高考报名时具有国贫专项计划中当地省份所属困难县户口且连续满六年。2、具有户口所在县高中三年学籍(在户口所在县实际就读,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1、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 2、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指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此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考加分政策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
北京市教委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教委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教计〔2015〕11号 各区县教委、体育局,各高等学校,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教育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
2024-09-09 20:58:50
2024-01-26 03:12:43
2024-03-24 10:23:50
2024-02-16 20:58:30
2024-06-13 05:33:37
2024-06-08 2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