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文件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2024-12-12 13:07:53 | 三涯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文件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相关的问题,今天,三涯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文件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青海高考加分政策2023年

青海高考加分政策2023年如下:

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2023青海高考加分20分投档。

3.对连续在牧区工作15年以上、现仍在牧区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子女和世居牧区的汉族群众子女,其户口在当地、从小学到高中全过程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同等教育条件者,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

其中对玉树、果洛州从初中一年级起至高中毕业一直在当地就读,父母在当地工作10年以上、现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子女,2023青海高考加分20分投档。

4.农牧民独生子女选报省内院校的,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

5.公安系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选报省内院校的在青海的考生,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 三涯网

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2023青海高考加分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23青海高考加分20分投档。

现在仍然在青海牧区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子女和世居牧区的汉族群众子女,其户口在当地、从小学到高中全过程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同等教育条件者,加分10分投档。

2023青海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在向国家部委院校投档时,加分20分投档:在向地方省属高校投档时,给六州少数民族考生加分35分投档,给西宁市、海东市少数民族考生加分20分投档。对口高职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分以三门考试科目按普通类照顾分值按照比例加分。

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文件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3年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目前尚未公布,2022年的政策作为参考,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时,文化课加分为20分。具体如下:

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自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甘肃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分政策调整一致,即长居汉考生与聚居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统一为20分,适用于全国所有高校。

2023年甘肃高考加分政策共有5个项目,具体如下:

1、烈士子女,录取时文化课加分20分。

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分10分。

4、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文化课加分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

甘肃省高考地方性照顾政策项目如下:

1、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分10分。

2、2016年1月1日(不含)之前出生的甘肃省农村户籍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分5分。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的相关内容。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介绍如下: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年将继续执行,具体政策如下:

1. 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子女加20分。

2. 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3. 归侨、归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加5分。

4. 农村特困家庭考生加10分。

5. 独生子女家庭考生加5分。

6. 优秀运动员、艺术特长生、高水平体育队和高水平艺术团成员加10分。

7. 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加10分。

8. 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类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加10分。

9. 参加全国性文艺比赛、全国性体育比赛、全国性英语演讲比赛等文化类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加10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加分政策不重复计算,只取最高分值加分。同时,考生必须符合相应条件才能享受加分政策,否则将取消加分资格。此外,加分政策仅适用于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对于高职高专批次录取不适用。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文件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相关推荐
广西高考民族加分政策 广西壮族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民族加分政策 广西壮族加分政策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也可以增加20分,但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广西成人高考加分是不可以叠加的,考生既年满25周岁又是少数民族,只能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 一、增加20分。加20分—惠及范围最广,受惠人群最多 ①年龄加分。在广西成人高考中,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这个加分政策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享受,但值得注

2024-11-13 13:20:05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23年福建省高考加分政策及降分录取规定 高考加分可以让你以更高的成绩被心仪的学校或者被心仪的专业录取,那么福建有哪些加分政策?哪些优先录取政策?和哪些高考降分录取规定呢?以下小编都进行了详细的汇整,了解这些政策和规定,才能帮助大家在高考的道路上进一步的顺畅。 2023年福建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一)下列福建考生享有在文考总分上加20分的政策。 烈士子女。 (二)下列福建考

2024-10-16 19:37:39
2024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2024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

2024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4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如下: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5、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

2024-01-04 00:20:01
广西壮族加分政策(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壮族加分政策(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壮族加分政策 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考加分政策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桂教规范〔2020〕3号)和《关于做好我区旅链举普通高考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桂教考试〔2020〕1号)来执行的。 2.法律依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考加分调整方案》第七条,该方案设定了2020至2022年的加分调整过渡期,并规定了加分项目及分值如下: a.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i.除

2024-11-05 12:59:25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1、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 2、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指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此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考加分政策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

2024-11-20 23:27:39
提前高考民族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提前高考民族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高考加分政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法律依据:《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

2024-11-26 22:22:34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1)加分政策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桂教规范〔2020〕3号)和《关于做好我区普通高考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桂教考试〔2020〕1号)执行。 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适用于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2)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

2024-10-16 13:41:49
广西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的高考加分制度 根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 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1)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2024-11-07 0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