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2024-12-08 23:37:46 | 三涯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相关的问题,今天,三涯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复读生是可以选择去外省上学的。复读通常是指应届考生不能如愿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再复习一年功课重新参加考试。其中高考复读对人生影响特别大,它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方式。

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高考改革后,大部分省份都放开了异地高考,但是异地高考是有报名条件的,每个省份都不同,可以登录当地招办官网查询高考报名详情。
高考复读生学籍由所复读的学校办理。也可以把学籍从原学校取出来,再送到自己复读的学校去。高考复读生学籍——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籍档案包括:毕业登记表、学籍表、体质测试表、健康检查表、体育合格证明、社会实践表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会考成绩表等。
高考复读生学籍学生科永久保存的档案有:新生录取花名册、升学志愿表、毕业证书存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学籍变更表、考籍变更表等。高考复读生学籍一般都是有学校保管而且只能在教育局与学校间传递。

复读要有恒心和毅力
每年复读的人数都非常多,像河南复读人数更是几十万,可真正的能考高分的又有多少考生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复读的压力是非常大,而且复读时“诱惑”也比较多;特别是经过上学期复读后,如果成绩进步缓慢,很多学生就会心里紧张出现自暴自弃,更会导致复读不成功。
因此在决定复读那一刻,我们就要调整心态,我们就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心和决心,并要放弃手机,放弃游戏,放弃无用的社交,全力以赴在校努力一年,拼搏一年,这样你才能静心学习,提升成绩考上心仪大学。

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外省户口能在广东复读高考吗

法律分析:外地户口可以在广东高考。

需要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三涯网

1、父母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

2、考生为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3、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

法律依据:《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规定》 往届毕业生(含同等学力人员)

持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

持外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户籍迁入我省满18个月(时间计算到高考当年8月31日),且高考报名时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满1年的;

同等学力人员,户籍迁入我省满18个月(时间计算到高考当年8月31日),高考报名时初中学校毕业(含结业)满4年的。

学籍在沈阳,户口在外地,能在沈阳高考吗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学籍在沈阳,户口在外地,能在沈阳高考吗的相关内容。

可以。考生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应届考生可以在学籍所在地报名;社会考生(包括复读生)因极特殊情况确需跨市报名的,须由就读地市级招生考试机构与考生户籍地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协商同意后,可以在就读地报名。市内跨县是否可以报考,由各市级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外地户口孩子高考需根据当地指定的异地高考的政策要求准备般情况下需要有居住证,社保证明等。具体询问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为。
一、异地高考需要准备的手续如下:
1、学生户口本;
2、父母在异地所在地居住证明(居住证),房屋租赁合同(买房的提供购房合同或者房产证),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是父母一方也可以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3、在异地所在地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含1年)的证明(在志愿报考前请不要停缴社保以避免出线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4、高中入学通知书。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学籍在沈阳,户口在外地,能在沈阳高考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符合条件的考生也可以在学籍所在地的省区参加异地高考。
学籍所在地报考需满足的条件:
父母在当地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
2、随迁子女在当地具有高中连续三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
3、参加当地高中毕业会考:
4、家长(父亲或母亲)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定年限(每个地区要求的年限不同,具体以各地区为主)。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十条 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复读
与“跨省复读需要哪些手续”相关推荐
外省户口在合肥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外省户口在合肥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外省户口在合肥复读需要哪些手续 一、外省户口在合肥复读需要的手续: 需要带上分数卡(需要达到当地学校的复读分数线的同学)、毕业证书、会考证书、学生证、身份证到外省需要复读的学校报名就可以了, 如果当地有亲戚或者父母就更好的,给生活、成绩带来更好的保障。 二、合肥高考复读生报名方式: 1、不仅仅是复读生,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必须在网上预报名。 2、关于复读生报名的填

2024-12-07 21:37:16
高三复读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高三复读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高三复读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高三复读需要办理的手续: 1、选择复读学校,报名。 2、如果复读学校不是本校的话,需要去本校将学籍转走,团员证、档案袋等带到复读学校,交给教务处。 3、由复读学校负责转学籍。 4、收拾行囊,安心复读。 如何选择复读学校: 1、选择合法的办学机构。 要重点查看该学校是否具有教委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是否通过了教委的每年度定

2024-10-14 15:17:47
今年福建复读生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可以复读,对复度生成绩有什么要求?
今年福建复读生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可以复读,对复度生成绩有什么要求?

今年福建复读生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可以复读,对复度生成绩有什么要求? 我复读过,但我是湖北的。复读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找到愿意让你读的学校就可以了,有的学校可能会为了保证一定的“升学率”或者“成功率”会设置一定的分数线,但有的学校不会,这得具体看学校。 主要是第二年初你需要自行到所属招办办理高考报名,(当然有的复读学校可以统一办理),然后你不再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一些只招应届毕业生的提前

2024-10-17 01:36:39
新生儿需要办哪些手续
新生儿需要办哪些手续

新生入学心得体会 2021新生入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新生入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入学心得体会1 为了让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新生活,成功地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xx学院组织新生

2024-08-20 21:38:23
大一退学复读要办什么手续,急
大一退学复读要办什么手续,急

大一退学复读要办什么手续,急 主要是办退学手续,写退学申请书,要找很多人签字,辅导员、系主任、学院院长、教务处,一层一层签字,应该是要家长到场的,说明是家长同意的事。离校前要跟学校确认电子档案是否已注销,这个是关键,不注销算大学在校生不能报名高考。纸质档案如果找到了就带回,没找到不带回也没关系,我当时就没带回,可以回去重建,很多复读生档案都是重建的 15年高考如果你回去在复读学校,通过复读学

2024-11-04 10:00:27
重庆外来人口读高考需要什么手续
重庆外来人口读高考需要什么手续

外地户口学生一直在重庆市读书能否在重庆参加高考 外地户口学生想要在重庆参加高考,需要满足重庆的异地高考条件。 重庆的地高考条件为: 一、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 二、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还应在重庆有合法稳定职业。 三、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还应在重庆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四、中职学生家长不作条件限制。 五、符合重庆市普通高考

2024-11-05 03:14:22
高考复读需要什么条件 高考复读需要哪些条件
高考复读需要什么条件 高考复读需要哪些条件

高考复读需要什么条件高考复读需要哪些条件 1、高考复读与招生的学校有关,没有统一手续。一般情况下,复读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手续,只需要拿自己的分线单去学校报名交钱就行了。如果是更换学校需要去原学校将档案移交给现学校。 2、复读班的学费是最大花销。以北京市复读学校的学费为例,从10000至16000元不等,包括了学费、报名费、资料费等。如果选择住宿的话,一年下来还要3000至5000元。 3、当

2024-10-31 17:02:26
外地人在贵阳安顺读书需要什么手续
外地人在贵阳安顺读书需要什么手续

外地人在贵阳安顺读书需要什么手续 作为首批贵州户籍改革的两家试点地区之一,安顺市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有如下政策规定: 对拟在居住地居住三十日以上,已满十六周岁的流动人口,在依法申报居住登记后,即可申办《贵州省居住证》。符合前述落户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居住证持有人在当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

2024-10-22 12: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