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11:27:14 | 三涯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是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的相关内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例如: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风能发电、冬季烧锅炉供暖、空调制冷机设计和测试等。 关键词:能源 燃料 锅炉 潮汐发电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新能源汽车。三涯网
工业类企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一、运动能力开发专业专业代码运动能力开发专业专业代码是040213T。二、运动能力开发专业上几年运动能力开发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运动能力开发专业简介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深入了解运动科学知识,能测量和监控不同人群参与运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并为参与体育运动人群提供运动能力提升建议;能向各类人群传播运动科学知识,制定运动处方并指导训练实践;擅长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运动员比赛和训练中的运动表现并提供改善方
一、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是080216T。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上几年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简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车辆工程为主干学科,培养能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零部件开发、生产、实验、运用过程知识和能力储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例如: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的研发、试验、生产装配、检测、运维等。 关
一、工程力学专业专业代码工程力学专业专业代码是080102。二、工程力学专业上几年工程力学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工程力学专业简介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力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习二维、三维绘图,运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例如:桥梁的总承重计算、室内墙体的强度和受重分析计算、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分析等。 关键词:建筑结构CAD工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专业代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专业代码是080414T。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上几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简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包含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潮汐能等。例如:太阳能热水器、潮汐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站、新能源汽车等。 关键词
一、能源经济专业专业代码能源经济专业专业代码是020106T。二、能源经济专业上几年能源经济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能源经济专业简介能源经济以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能源的战略选择、能源的融资、能源的预测、能源企业的组织形式等,探究能源的效应与效益等,进行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经济评价、国际能源合作等。常见的能源有煤炭、石油、
一、能源化学专业专业代码能源化学专业专业代码是070305T。二、能源化学专业上几年能源化学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能源化学专业简介能源化学以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化学、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能源的分类、性质、用途、利用、高效转化等,以能源的合理、高效、持续利用为目标,进行能源转化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等。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学工程相比,能源化学侧重于化工化学方面,能
一、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是080303T。二、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上几年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简介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身心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培养能够解决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健康、智能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
一、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代码是080213T。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上几年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简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024-02-18 23:36:54
2024-01-26 03:12:43
2024-03-24 10:23:50
2024-01-16 02:00:30
2024-06-22 14:49:25
2024-06-13 0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