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

2024-11-02 12:09:13 | 三涯网

今天三涯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

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三涯网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以来,探索形成了卓有特色的新闻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今年,清华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强基计划),

在“强基计划”的各个书院中,新闻传播学院将积极参与日新书院本科生的一些课组开设和教学工作,而部分日新书院毕业生,也会选择到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研究生。

因此,清华大学停止招收新闻专业本科生,是在“强基计划”大背景下,综合考虑新闻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一种“顺势而为”,其目的是希望进一步加强清华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复合型VS专业型,全媒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看重啥?

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

2021年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是2020年出台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招生情况,从专业范围、入围门槛、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等几个方面,对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预测,供参考。

预测一:招生专业范围将扩大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科专业相对“冷门”,而且本科期间不允许转专业。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地看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就会发现,强基计划包含的专业远不止这些:

在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即上文标红部分。这两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层含义:

一、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要关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工科发展等需求;

二、明确发展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专业。

强基计划的政策导向是清晰明确的,所以随着强基计划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在招生专业方面,会有更多高校把新工科、智能科技等战略需求导向的专业列入强基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年强基偏向保守风格

首先,今年招生专业范围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主要是由于强基计划在今年首次招生,所以高校在制定落地执行方案时,实际上是偏向“保守”风格。但在政策层面来讲,教育部并没有把“强基”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画上等号,强基的框架实际上是包含新工科、人工智能科技等国家重点领域涉及专业的。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的方案是个很好的例子:清华大学五大书院专门为强基计划设计建立,采取大类招生,如果我们展开来看,每个书院都包含很多清华大学优势学科。

节选自《清华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

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难以体现所有高校优势

其次,由于各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专业,并不能很完整的体现高校的优势学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扩大招生专业范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预测二:报名、入围、录取门槛将分层

虽然强基计划明确了选拔培养目标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今年各校强基招生简章中,大部分院校要求银牌和金牌可获破格入围。不过这种门槛,在之后大概率会进行调整和降低。

银牌以上破格不适用所有高校

首先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除清北复交外,有银牌以上奖项的考生报考其它高校的情况很少。

以2019年为例,五项学科竞赛共产生465块金牌、598块银牌、523块铜牌,金牌和银牌共1063人,除去国集保送的260人后,有803个名额可获强基破格入围资格,而其中约有510人以上被清北强基录取。

其它有破格资格且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C9中其它高校。所以“银牌以上”的破格标准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显得过高,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同样是破格入围强基的资格,谁不想报考层次更高的大学呢?

所以说,所有高校使用统一的破格标准并不合适,而且在学科竞赛获得铜牌甚至省一就不具有价值吗?这些学生就不能算是在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吗?答案显然不是。

另外,就在刚刚结束的第37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金牌、银牌人数均扩容到120人,这也可以看作是学科竞赛与强基计划联动的设计,只为了让更多真正具有学科潜质的优秀考生,获得更通畅的上升通道。

政策预留放宽标准空间

那么今年所有高校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统一将“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作为破格入围门槛的情况,是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

节选自《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

从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于破格入围的条件并没有直接给出硬性标准,而只是作出了“针对极少数”“突出才能和表现”“高考成绩不低于一本线”的要求。如果我们再仔细阅读这部分要求就会发现,制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办法、标准的权利,完全在于高校。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实际上预留了制定“破格标准”的弹性空间,为后续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破格入围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录取规则或将产生区别

和入围门槛分层、分类的逻辑类似,不同的入围规则当然要适配不同的录取规则。

对于凭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85%+15%”的综合成绩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变化的,不过对于有破格资格的考生来说,显然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考察。

根据官方文件描述: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也就意味着,理论上高校可以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将破格录取者的高考成绩门槛下放至一本线,这对于顶尖竞赛生来说,是非常大的优惠政策。

预测三:招生人数会进行动态调整

从今年强基招生情况来看,未来各校强基招生人数将大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以清北为首的顶尖高校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

根据统计,清北今年本科新生总数分别为3500人和2818人,其中强基计划分别录取939人、842人,占比分别为26.8%和29.9%。

结合今年清华停止通过高考招收新闻学、会计学本科生的消息,我们能发现关于强基计划未来的重要信号:

清华大学今年停止从高考统招中招收新闻、会计专业,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全部转入强基计划培养。未来,清华所有文科专业或将全部停止直接由高考统招招生,而全部转由强基计划选拔、培养。

同时,为了将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额供给强基计划,其它专业招生名额将被不同程度压缩。也就是说,未来强基计划或将成为进入顶尖名校的主要方式。

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其它高校也会以清华模式为蓝本,通过资源整合和招生模式的改变,在强基计划中投入更多名额。

预测四:全新培养模式将贯穿强基计划

除了全新的招生选拔方案外,强基计划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导师制、小班化、推免、直博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对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避免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能降低报考压力、提升报考意愿。

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

南大、东大发布2022年招生简章,今年“强基计划”有何新变化?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南大、东大发布2022年招生简章,今年“强基计划”有何新变化?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此外,针对品学兼优的强基学生,东大将给予高比例、高额度的奖学金,并设立强基计划专项奖学金,全额资助整建制赴海外国际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同时配备师德高尚、学术精湛、教学水准高的博士生导师,邀请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课题研究。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并向教育部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强基计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来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强基计划更适合有规划的考生。不同于自主招生和高考统招的是,强基计划本身就对应着一整套相对独立的培养体系,大家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院系”;强基计划增加了考生上名校的机会,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以上就是三涯网整理的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是什么情况?”相关推荐
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有什么区别?
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有什么区别?

2023年高考强基计划 2023年的高考强基计划是我国教育部为推动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和培养全面素质人才而制定的重要政策。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领导潜力的杰出人才,同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质。下面是对该计划的详细解读。 **一、培养方案** 高考强基计划强调“全人教育”理念。学校需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鼓励学生在不同场合进行实践和创新。教育部

2024-10-19 06:38:42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有什么区别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有什么区别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有什么区别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区别:招生定位不同,强基计划主要是招有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而自主招生是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招生专业范围不同,强基计划有重点相关专业范围,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选拔培养的是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成绩拔尖儿的学生。 第一,录取对考生的要求不同。自主招生要看考生的竞赛成

2024-10-21 09:21:38
强基计划报名情况统计 强基计划各省录取人数
强基计划报名情况统计 强基计划各省录取人数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据网络统计,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约88万人次。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

2024-10-21 11:52:39
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的区别(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有何区别和联系)
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的区别(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有何区别和联系)

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的区别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主要在选拔定位、招生专业、入围校考依据、录取方式四方面有区别。“强基计划”的实施,不仅会优化高中育人方式,也促使高校培养人才的优化。高校若想得到优秀的生源,必然要在管理制度、培养方案、等方面更加完善。此次的改革,更加公平、公正、科学,是利国利民的科教育人机制。 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的区别在哪 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的具体区别 一、选拔定位不同

2024-10-20 19:52:41
强基计划个性特长情况怎么写
强基计划个性特长情况怎么写

强基计划个性特长情况怎么写 强基计划个性特长情况要围绕院校和专业来写。 比如你报考某校物理学,自身物理成绩不错,或是拿过物理竞赛奖项,或是课外参与过相关学习活动,那么你在介绍的时候这些就是你可以写的东西,展现出你在物理学方面兴趣浓厚,潜质突出,这就对审核考官的口味了。 或是报考生物学,写自己对各种动植物观察细致,或自己动手做昆虫标本等,那么就会让审核专家眼前一亮,可能会认为你确实

2024-10-14 20:43:59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选拔定位不同、招生专业不同、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录取方式不同、招培模式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扩展资料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1、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

2024-10-18 05:09:28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怎么取消报名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怎么取消报名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怎么取消报名 1、查阅相关规定:详细查阅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或公告,了解取消报名的规定和要求。 2、联系招生机构:您可以通过招生官方网站或联系北京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招生委员会,咨询取消报名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他们可以提供准确的指导。 3、提交申请:按照规定的流程,准备相应的申请材料并提交给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这些材料可能包括书面申请、身份证明和相关文件。 4、确认取消

2024-10-15 04:54:44
什么是强基计划招生
什么是强基计划招生

什么是强基计划招生 强基计划招生也叫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目标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

2024-10-15 0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