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 00:29:35 | 三涯网
浅谈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情绪困扰的成因论文
摘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绝大多数会出现对大学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学习方式和宿舍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环境和生活的不适应,使大学新生焦虑、压抑、自卑、迷茫,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适应;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心理特点是: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共同存在;情绪忽高忽低,容易急剧动荡的阶段,因此当遭遇某种变化或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从中学进入大学,每位新生都面临着环境的适应问题。如果新生自身与环境变化相脱节,就会出现大学生活适应上的问题,在自我认知、情绪体验、人际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的状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不适应学校物理环境而产生的情绪困扰。
无论谁面对环境的改变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新生入校以后首先面临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物理环境的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会带来各种情绪反应。
1、生活环境的变化,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目前入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开家,以前除学习外,凡事不用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以前在家里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现在几个人共用一个房间;在生活习惯上、人际关系上很难相容,一旦遇到摩擦,就会感到惶惶不安;而且每个同学带着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来到大学,有部分是南方的同学来到北方,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还有一些同学理财能力欠缺,开支无计划,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物品,频繁聚会等,因此时常陷入“经济危机”,产生危机心理。
2、学习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失落和恐慌等情绪。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在中学上课,每个班都是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人,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大学则是每一时段的课都要换教室;有小班课有大班课;有单班课有混班课;有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必选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会使刚入学的新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焦虑的情绪。
第二,中学上课,在学校的时间每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回家后的时间都被老师的作业挤满。大学则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绝大多数新生,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听力室、自习室如何使用,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快到期末时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失落。
第三,在中学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从纪律到心理,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一个人全部负责到底。而来到大学以后,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宿舍有宿舍管理机构,学生的学籍及思想教育由学生处及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管理,学生的课程和成绩由教务处及各学院的教学秘书管理。分散而复杂的管理体系,使很多新生遇到问题以后不知所措,限于慌乱中,使其焦虑难耐。
第四,一进入大学,新生立即被各种学生社团包围。因高考的禁锢,许多学生压抑多年的兴趣爱好喷涌而出,一下就报了两三个社团,最多有报五六个社团的。这些学生每天晚上忙于个社团的各种活动,没时间学习。表面上过的忙忙碌碌,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快到期末时,才发现自己欠下了那么多学习帐,马上面临期末考试,陷于恐慌之中。
二、不适应学校人文环境而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新生带着各自的心理烙印进入大学,入校以后马上面临着许多人生的新问题。新的环境中位居何处?我将往哪里去?这一系列的新问题,使一部分同学在新的竞争中立即面临挫折情境,如处理不当,会引发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1、高考的失利、专业选择的失误,使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小升初要上重点中学,中考要上示范高中,高考要上重点大学。使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学生,形成“名校情结”。还有些学生因为高考志愿是父母报的,专业是父母选择的,自己并不喜欢。这些学生入校以后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对任何活动没有兴趣,内心总是耿耿于怀,自责自怨,精神颓废,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2、教育体制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目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只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学生学习只为了应试。高考这一人生阶段性的目标,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人生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该往哪里走,不知自己该去做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容易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更有些学生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因此在大学里消极、懒惰、混日子。
3、评价体系的变化,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丧失了优越感而沮丧。
考上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中学时的尖子,但到了大学,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变成了平庸之辈。丧失优势地位的同学,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
4、不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一些学生很苦闷。 三涯网
刚刚入学的新生仍然习惯于中学“满堂灌”式的学习方法,习惯于自己的所有的学习都由老师来安排。而来到大学以后,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提纲挈领,比较抽象概括,需要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表面学习气氛很轻松,老师不留作业,没有考试,没人监督你学习,考试不排名次,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有些学生刚入大学时,课余的时间不知看什么,上课时间不知听什么,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三、不适应集体生活时产生的.情绪困扰。
在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不可回避的是对班级和宿舍的集体生活的适应。因为我们任何人都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需要在这个集体中有自己被承认的、确凿无疑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就是人的归属的需要。而宿舍和班级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他们要在这个集体中度过四年。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如果没有被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接纳,就会感到不安全,引发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但是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具体表现为:
1、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中学时的集体生活很单一,同学关系简单。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另外,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还有些同学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认为不如别人,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常常沉默寡言、内向孤僻,远离集体。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在班里不愿意暴露太多,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所以许多学生感觉来到大学以后人际关系冷漠,不像中学同学那么开放好接触,更感叹知己难求。
3、独生子女成长中的缺陷,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新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习惯了,在集体中不能容忍其他同学的一些小毛病,自己不能吃一点亏。许多同学不够宽容,不能理解他人,什么事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常常引发纷争,使自己很难融进集体。例如有些同学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别人都比较苛刻,眼里揉不得沙子。有的同学嫉妒心很强,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用言论或行动去攻击别人,使自己和别人都陷于痛苦中。有的同学比较腼腆、害羞,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敢和周围同学说话,会很退缩、不合群。有的同学性格内向,融不到集体中去,集体的活动都不愿参与。有些同学比较逆反,总爱和别人抬杠,以表明自己标新立异,使其他同学很反感。有的同学比较功利,只和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交往,并常常过河拆桥。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冷落。
总之,大多数新生面对新的校园、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都会出现“心理不适”,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每位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适应的时间长短不同,适应的程度不同。一般的情况下,三个月后就会度过适应期。如果一个学期过后,适应的某类问题还困扰着你,就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摆脱复兴情绪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郭淑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轻工教育,2006年03期
[2]汪国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1期
[3]马燕: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年20期
[4]尤世红: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7年第6期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我是今年浙江考生,考了524分志愿该怎么填?的相关内容。
我也是浙江文科的高考生2010浙江高考我的分数是454,有没有二本的学校要我?省外的也行! 我理科高考456分,二本很难了!文科这个分数的话,你就别想二本了! 理科想上二本的话,去找省外的比较冷门的大学的冷门专业。 这样还是有机会的!至于怎么找你就要自己去翻看往年的录取情况。 报志愿的方法你知道吧?不知道就好好看看那些发下来的书。 因为是平行志愿所以你可以报一两个稍微有希望点的二本,再填一两个好点的三本,剩
就是我高考志愿只填了一个没被录取,我该怎么办 ”志愿补报“可以让你上大学。但是,很难有好的学校和专业。可以想象得到,什么样的学校才会没录满。地区偏远,缺少资金。至于专业,更可能是非常冷门的专业。唉,你悲剧了。所以,要是你觉得可以将就,就选一个补报吧。不愿将就的话,就复读一年。千万别觉得会浪费一年的时间,毕竟一年的时间如果能对你的人生起很关键的作用的话,那么你将收获很多。 高考填报志愿第一志愿
急急急~~我是今年四川文科考生,427分该填什么志愿好 我也是四川的文科考生。。427么。。只能勉强走个一专。。好的一专都在3本线左右。。而且文科的专业就那么多,无非就是金融和管理,语言之类的。。但这些专业在高等学府都有。。所以你的选择面很窄。。对于文科。我也很为难。说哦实话不好选专业。。是有学校读。但是以后出来就业呢?我是复读过来的。。我看的也很多。。我给你2个选择。。1是回去复读明年好好来
浙江高考志愿该怎么填? 平行志愿投档风险 与“梯度志愿”相比,“平行志愿”有哪些变化? 平行志愿最大的变化在于其投档模式从过去的“志愿优先”转向“位次优先”。 传统的“梯度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分别填报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按其先后顺序,一般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投档时,是按照考生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院校志愿顺序,先在第一志愿投档
我是临沂学美术考生,过通考了,高考考了392分,第一次填错了志愿,补录我该怎么填报啊?跪求,急啊。。。 我也是今年的考生,你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你了吗?如果录取了的话,那你的档案就会发到那个学校成为死档案,就没有办法再去别的学校了,如果没有的话,等不露,那你最好去高考信息网查看一下,那里会有最新的一些高考信息。。不要着急,会有办法的 跪求:09年河南省二本征集志愿院校 西南大学理(47)湖南人
求河南平行志愿的解读 根据河南招生办公布的政策,今年河南高考生本科一批最多可填报9个学校,其中第一志愿从一个改到四个平行志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四个大学。 而二批仍实行往年二志愿平行的办法。即一志愿报考一个高校,二志愿可平行报考四个高校。 你可以这样理解:河南平行志愿能填4个你填一个一本第一个志愿之后后面还能添4个一本学校二本后第一志愿后能填4个二本学校就是你的一本第一个想去的学校分不够的话
山东高考艺术生问题 你说的是艺术生还是艺术特长生? 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从描述来看说的应该是艺术生吧。 先说山东大学,文化一般在400左右, 专业考到有效名次的1:2以内才有希望, 美术生需要在过统考并且分数达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再参加校考, 文化投档,专业录取。 再说济南大学,承认美术统考,不需要再参加校考, 具体看什么专业了,专业不同分数也不同, 300-400分左右吧,
大家好,我是河南文科考生,今年考了524,过二本线九分,可以报哪些学校? 师范类的学校一般录取线比较低,你可以报河南师范大学 如果不想上师范,郑州大学也有二本,河南的学校收的学生多,几率大,下面的是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中找到的,你可以在上面的估分选学校中填上你的分,然后人家给推荐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普通本科××× 2文山学院云南普通本科××× 3长沙医学院湖南民办高校××× 4贵阳医学院
2024-07-07 03:45:22
2023-04-03 01:51:47
2023-04-14 18:09:11
2024-01-16 02:00:30
2024-06-17 05:32:18
2024-01-23 07: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