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涯网小编整理了大学的专业应该怎么选择?专业机构报考靠谱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的专业应该怎么选择?专业机构报考靠谱吗?
选大学还是选城市?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选兴趣还是选前景?
好的选择,不是“做一个对的选择”,而是“做一个选择,然后无论结果好坏,都欣然接受它”。
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报名咨询会上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相关问题。
每到这个时候,身为过来人的学长学姐就会给出自己的建议,但这个建议往往成了本专业的“吐槽大会”,过来人借此告诫准大学生们:千万不要报考自己所在的专业。学生物的说,“别报生物相关的一切”;学医的说,“如果你觉得高三过得不过瘾还想再过12年高三,学医就对了”;学机械的说,“别选机械,别选机械,别选机械,男女比例1:50,不开玩笑”;学新闻的说,“孩子如果不是亲生的,可以让他学新闻”;学材料的说,“劝人一句别学材料,就是普度众生”……看网友的吐槽,好像就没有什么专业值得学的了。
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究竟有没有比较靠谱的建议?笔者愿意以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做一个分析,它只是一己之见,但愿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选大学还是选城市?
准大学生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要去哪个城市就读?是北上广,本省还是一些其他省份?因为北上广大学的外省录取线普遍比较高,比如甘肃一个文科考生的分数可以考上本省的兰州大学(985、211),但这个分数还不一定能够考上上海一所排名比兰州大学靠后得多的普通大学,此时的选择难点就在于: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城市?
不少人的建议是,还是应该到上海去,理由很简单,上海是大城市,拥有着一切最优质的资源以及更好的发展前景,但兰州远在西北,甘肃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上海,毕业生的发展前景很一般。难道边远省份的985真的不如北上广的一所普通高校?
当然不是如此。究竟是选择好城市,还是选择好学校,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毕业后你打算在哪里就业。一言以蔽之,如果你的生源地在西北,毕业后你也打算在西北地区工作,那么兰州大学就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你的生源地在西北,但你毕业后打算到上海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打拼,那么城市或许是应优先考虑的选项。
虽然上海的普通高校沾了城市的光,外省分数线高得离谱,但如果你毕业后想在本省工作,上海普通高校的学历含金量真的还不如本省一所好一点的211。千万不要上了大城市的当,好不容易考个高分,结果去发达省份的普通高校换一个不痛不痒的毕业证。当然如果你早就打算离开本省到上海等城市打拼,那么选择就业地的高校就读,会帮你更早地融入城市,等到毕业时实习、择业时就方便熟稔得多。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所知名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在一场高招咨询会现场“摆摊”。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随之的困惑是,究竟是选择一所名校的普通专业,还是选择二流学校的王牌专业?
如果同为名校,当然是专业优先,但如果学校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比如985与221,211与普通本一,普通本一与名牌本二,笔者个人更倾向于建议你:优先选择学校,而非次一等高校的专业。
的确,二流学校的王牌专业可能比一流名校的同个专业的水平要高出不少,比如历史更悠久、名师资源更多、学术做得更好。不过通常情况下,二流高校的非王牌专业,很可能是三流,但一流高校的非王牌专业,往往也是一流。一方面名校本身所占有的各种资源就更多,另一方面名校的生源质量也更好,因此再普通的专业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清华大学中文系复办历史并不长,但估计没有人会怀疑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育质量吧。
而二流学校的最大软肋其实是,一到择业时,用人单位优先看的是学校,而非专业。比如笔者的一名学长,本科时优先选择了一所非985高校的文科基地班,该校的中文系有百年的历史,是强系,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本科毕业后他顺利保研到某985高校的中文系就读,该校中文系也是强系,之后学长一鼓作气还读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学长在就业时却遭遇了不少挫折,他本希望到一些一流高校的中文系任教,但这些学校的招聘条件立即把他剔除出去了,其要求本科学历需985名校。
有人颇为现实地说,我们会在新闻里听到有的领导说“我们单位超过80%的人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但很少听到“我们单位超过80%的人是XXX大学XX专业毕业的”。虽然选择并不是绝对的,还需因人而异、因需求而异。
不过假如不考虑种种特殊情况(比如医学等专业属性特别强的专业),个人还是建议:清华北大的普通专业,与其他一流高校的王牌专业,优先选择清华北大;一流高校的普通专业,和二流高校的王牌专业,优先选择一流高校;一本普通专业和二本王牌专业,优先选择一本;普通本科普通专业和专科大学王牌专业,优先选择普通本科。
三涯网
招聘会现场。
选兴趣还是选前景?
选好城市选好大学后,最后的难题就是该如何选择专业,究竟是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还是选择就业前景好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自己感兴趣的刚好也是前景好的,但这也可遇不可求。那么当二者冲突时,该如何选择?
很多人的条件反射是,当然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过这里的一个“大坑”是,你自以为你会感兴趣的专业,与你的兴趣可能存在偏差。比如你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因此选择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际上属于数学学科,离计算机学科差着十万八千里;比如你高中时对地理很感兴趣,所以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但地理信息系统并不是地理类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地理”加“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
第二个“大坑”是,你所感兴趣的专业,很可能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就业前景惨淡,这也意味着你毕业后很可能从事跟你兴趣毫不相关的工作。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准大学生们可能会很洒脱地说,我就要选择我所喜欢的,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是一回事。如果你是富家子弟,你大可以这么做,但如果你是贫困子弟,有家庭等着你去反哺,那么就得谨慎权衡好兴趣和前景之间的关系。有读者或许会指责我的建议多么功利多么世俗,我接受这一批评但也想诚实说出我的建议,因为生活实在是很难的,贫困子弟并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
退一步说,时代变化太过迅捷,除了医生、教师等这一类基础性且专业属性很强的行业,没有哪一个行业是永恒的。10年前风光无限的专业,10年后可能就前景惨淡,比如新闻业。因此说到底还是看个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纵然再冷门的专业,如果你能够做到顶尖,那么你能拥有的也是一个最宽阔的舞台。
最后送上一句鸡汤:好的选择,不是“做一个对的选择”,而是“做一个选择,然后无论结果好坏,都欣然接受它”。因此,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请全力以赴,并坦然去承担它的结果。

高考志愿怎么填,专家给你讲
一、 写在前面
高考志愿填报对高考录取结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三学子们,既没有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怎样填报志愿,此处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和填报方法为广大考生准确分析、科学填报予以解释说明。
社会上很多人抱怨中国的教育制度,抱怨高考,说一考定终生很不人性。中国有很多制度不好很不公平,但高考却不失是最公平的制度,至少高考是按照分数来录取,绝大部分考生凭真本事,不用拼爹。当然,公平不一定合理,一考定终生,我们可以在现有制度下,充分发挥、科学填报。
1、高考志愿填报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起点,是进入职业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设计未来人生的的起点。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填报志愿,依据考生的兴趣、性格以及潜能填报,会对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高考志愿填报深刻影响个人长远职业发展,从生涯教育理论来看,高中正处于学生的生涯探索时期,高考填报志愿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和专业的选择,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要依据自身的兴趣目标,合理填报高考志愿。这里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制定符合考生发展的计划,更接近未来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
3、大学选择深刻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知识视野,在综合实力强、经济发达的大学学习,学生更容易开拓思维,增长见识,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4、大学选择深刻影响个人思维方式和知识视野,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专业要认真分析考生的思维方式、性格类型和行为特点,为未来择业打基础。对考生来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理想的职业,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高考志愿大都是先公布成绩、分数线之后再填报,且采用平行志愿的方法,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可以利用这些有效的信息,更合理的填报,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势必造成被动,等到填报时匆匆忙忙靠蒙,碰运气,那可太冒险了,而且也未必能撞上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二、 收集信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报好志愿,首先得搜集高考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1、政策信息: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如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当年招生政策文件。一个是省招办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戍恒志愿通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考生可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指的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各招生院校在历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注意收集研究此类资料和信息。
6、官方信息源:一是省招办的官方网站,需要必须看而且要常看,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看准备报考高校的官方网站,因为它介绍了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计划,这是详细了解该学校一般情况的重要便捷途径。三是省招办发的《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省招办发的《报考指南》,上面关于政策、条件、加分、怎么录取等原则性、规则性的东西说得很详细。
三、 自我定位
全国两千多所高校,分不同档次、不同性质,每个学校都看,都搜集,费时费力,也没有必要。那如何从这么多的学校里找出适合自己的大学呢?首先要自我定位,划出和自己分数相匹配的大学范围,这样有针对性的去搜集,才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自我定位要有个依据,不能凭想象,本来是三本的水平,执意填报985、211也不现实。那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呢?应依据高中阶段大型考试成绩和名次定位。
1、 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加权成绩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采取平均成绩这里提醒一下:看成绩升降应看在全校排名的升降,因为每次考试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绝对成绩看是升是降。即:平均成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成绩,即:加权平均成绩=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有了这个成绩,就可以和往年的高考省批次线做比较,就能确定大概能上什么档次的学校了。
2、各次模拟考试成绩的加权位次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则采取平均位次
即:平均位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位次,即:加权平均位次=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位次,然后看往年本校的上线人数。
根据上述方法预测的成绩,按上下浮动20分,在这个范围的就算正常发挥,如果高考分大于预估的最高分,就算是超常发挥,非常恭喜你!如果高考分低于预估的最低分,就算发挥失常了。
当然最后的高考成绩才是你的最终定位,由于个人心里素质、临场发挥等原因,每年超长发挥及发挥失常的人都有,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还是在正常水平范围的,是可以大概预测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划出大致的目标学校。
四、 专业测评
关于报志愿是重学校还是重专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里建议除非你干什么都行,没有讨厌的职业,冲进学校,无论哪个专业都能接受,或者是即使专业不理想能考研改换专业,那就可以把学校放在第一位,否则还是先选下专业吧,不建议一味地追求学校忽略专业。
选专业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快乐的。如果有自己特别明确喜欢的专业最好,如果没有可以采用测量法选出大概的专业范围。
先选专业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先确定专业范围,再反查学校,倒着选的方法,可以缩小学校范围,因为如果先找学校,而这个学校没有想报的专业,会耽误时间,下面说说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种方法:按性格选专业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考生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
社会学科;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一类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考生擅长学工科;还有一类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快来戍恒志愿通做职业性格测评吧!
第二种方法:按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
哲学;(2)
经济学;(3)
法学;(4)
教育学;(5)文学;(6)
历史学;(7)理学;(8)工学;(9)
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当选好了大类后,再把大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进行选择。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当然,不能不了解而随意的选取。名专业相关知识需要了解的内容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四百多个。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每个学校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习要求都有变化。因为每个高校都是面向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办学。同样的是计算机,有的是偏重网络方面,有的是侧重商务方面,有的是侧重技术的开发,有的是侧重市场运作,有的是侧重硬件,有的是侧重软件。
因此,要了解专业内涵,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导致以后后悔、痛苦。了解专业内涵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以看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2、了解课程设置
根据学习成绩和能力定专业,不少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与高中那些课程关联很大的。如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和
化学关联很大的;
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力学关联最大;电气工程与物理的电气课程关联最大等等。
3、专业的就业方向
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大学学习几年,一般毕业后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是很多人希望的。但如今有不少大学毕业后转行的现象,有的就是因为对专业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报前应该详细了解所报专业以后可从事的工作,就业都在什么类型的单位等,选择喜欢的专业,清楚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专业的就业形势会怎样,前景如何?可以先了解所报考院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这些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和途径去了解。当然热和冷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回顾法再根据社会需求、政策变化等来前瞻预估。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现在有的专业本科一般就够了,但有的专业本科就业很难,需要读研甚至读博,如理学的大多数专业,还有
生物工程等,需要继续深造,要不不好就业或就业的单位较差。
五、 职业测评
1、根据兴趣、爱好 志向等选专业
可以做职业性格测试,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先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身体状况
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
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的专业学习年限时间长,有的专业需要资料、材料等,花费比较多;独立学院按办学成本收费,收费比较高,还有中外合办的学校,收费也高,家境较困难家庭需全面考虑后填报。
六、 选择学校
有了大致的专业方向及定位后,下一步该选学校了。高考填报志愿最重要的是选好目标院校。怎样快速的选出哪些学校是和自己分数匹配的,有自己要报专业的学校呢?我们可以在戍恒志愿通中学校推荐里面,选择自己的科类,输入预估分数线,系统会通过专业的算法,帮你筛选出大致可能的学校,大大缩小人工查找的范围。
一、 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的历史沿革就像学校的简历,记录了学校一路走来的历程。关注学校的历史沿革,重点要关注学校名称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有无合并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情况。
二、 学校地域因素:地域因素也是大家选择学校时该考虑的。有些考生不能适应异地生活,在填报志愿时就要多考虑地域因素。
三、依据学校属性: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清楚所报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如教育部指定的“985院校”,“211院校”,“双一流大学”等等。
四、学校历史招生数据,学校历年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最低分、平均分等。
五、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校园文化:这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查看所报大学有多少个院士、博士点、硕士点、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是否设有研究生院,历年的科研经费等,还可以查学校的总体排名和专业排名。校园文化也非常重要,一所有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院校,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知识深造、技能培训、经验积累有很大帮助。
七、 平行志愿
1、平行志愿的基本知识
实行平行志愿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投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进行投档,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具体说就是分文史类、理工类将考生按排序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然后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依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也就是说同批次的几个志愿院校有多个符合条件时,也只有排在前边的那个学校有效,不管后边还有几个符合,也不会再被投档,所以要将自己最希望上的学校排在前边。
平行志愿是一个批次志愿多所学校,但只能一档一投。如果这个批次没有被录取,就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了,征集志愿也没被录,就掉档到下一批次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注意看所报学校有没有专业级差。有级差的,要留出级差分数量。下面简单解释下专业级差;所谓的专业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和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
2、平行志愿的利弊:
先说平行志愿的利: 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下,考生可同时填报几所平行的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够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平行志愿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增加考生的投档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问题。三是有利于提高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档现象。实行平行志愿,大多数院校在一次出档时,就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断档现象将会大减,有效规避了高校招生“大小年”现象。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
平行志愿的弊: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三是退档考生仍有落选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按考生志愿顺序投档的原则,且每批(组)院校志愿投档后,不再即时补档,而且多数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满档,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档的考生,如被退档,即使分数再高,也不能参加第一院校志愿批(组)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愿组)的录取。四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协调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总之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要认真准备,谨慎填报,因不清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高分掉档,落榜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八、 综合运用
综合考虑以上搜集的资料信息后,选择所报学校和专业。在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考虑:
一、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二、4个字:冲、稳、保、垫。
在这里我还是提前要强调一下专业的倾向,如果什么专业都无所谓那倒好报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方法来报了。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系。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620-630分的学校;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学校;E学校是垫底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报考水平较高,预测的学校提档分比较准确,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则大些。比如你预测的某学校的提档线是620分,而实际提档线是630分,那么你按“稳”原则报的学校变成了“冲”的学校,如果实际提档线是610分,那么这个学校又成了保的学校。极端情况下如果这五所学校的实际提档分你预测的都不准、都超过了你的高考分数,那么你就掉档了。
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积累预测提档线的经验。方法就是根据2016年及以前的数据和2017年的一分一档表,预测2018年的提档线,然后再对比实际提档线看预测的是否准确。只要你的预测误差不超过正负3分了,说明你的水平差不多了。 按上述方法,这样就能被这5所里的1个学校录取。如果录取不了,说明你学的不到位,填报的方法不科学。
还要插一句,如果不是纠结专业,分数能在排前十的大学,可以先冲学校,这些学校是中国大学中的领头羊,其地位和声誉,以后在找工作时就是很好招牌。
但如果不是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话,就不能照搬这个原则了,“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开始就变成“保一保”了。也就是第一所院校至关重要了。那就不仅是了解学校的投档线,需要看所报专业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怎么被第一所院校的喜欢的专业录取。
具体的步骤是 :
第一、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查出成绩的位次,即全省排名。还有根据各批次的控制线,计算出线差。
第二、找出含有自己喜欢专业的各学校的往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分差和位次,然后对号入座, 就能找出第一目标院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录取人数较多,比如5个以上,那么它每年的录取平均分就比较稳定,可是如果特别少,就一两个,那么分数就很容易出现大的起伏,按平均分也把握不大,这时你报考时分数就得留一部分余量了。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很大的。看往年的分差和位次是看几年?是1年、2年、3年还是更多?一般是3至5年,至少3年。 戍恒志愿通会按照筛选的学校及其专业,为你做成表格,便于比较。
戍恒志愿通上有:大学分类、专业分类、高校地区分类;估分选大学;还有各高校的网站链接,可以很方便快速查到很多有用资料和数据,大家可以参考。当然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资料参考,但最后报时一定要以教育部门的数据为准。还是那句话“七分考,三分报”,我们寒窗12年挣来的辛苦分,怎样最大化的充分利用,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细节,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运用。
填报志愿,家长是参谋,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愿家长们做好高参,帮助考生报好志愿。最后祝福家长们心想事成!也祝福考生们高考顺利,超常发挥,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今年高考各批次如何报志愿?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今年高考各批次如何报志愿?的相关内容。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就要面对填报志愿的问题了。不同批次的录取分数线有所不同,同学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成绩、专业选择等因素进行评估选择。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是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最高层次,也是国内名牌高校的主要招生通道之一。考生必须在高考总分在一定分数线(不同高校分数线不同)以上,并且文化课成绩优秀才能报名;一般以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等。
由于本科一批是名校云集的批次,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报考。所以同学们在选报本科一批时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轻易将宝贵的报志愿机会浪费在没有把握的志愿上。
本科二批
本科二批并非与本科一批同等对待,通常来讲分数线比本科一批低,并且专业种类也相对少一些。但其和本科一批一样授予本科学位,是普通高校中学科门类最广泛、最全面的招生层次之一。
本科二批对于成绩稍逊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批次的录取竞争相较突出,体运水平考生在此类高校报考的比较多,不少学校的体运系、体育系在本科二批中。而像语言、艺术、新闻传播等专业也会开设在本科二批录取批次中,各大高校的实用型专业都以本科二批为主要招生批次。
本科三批
本科三批分数线普遍较低,不少学生会误以为只有拿不到本科一、二批时才可以选择本科三批,其实错了!本科三批录取第一轮的学生,其实成绩在当地同学中也应该是算得上优秀的,可以说,本科三批是适合某些人群的尝试性报考层次,如果同学感觉自己成绩不错、没有报考到心目中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选择本科三批。
说起来,本科三批是较为“良心”的一批,除了收容市民内大量失线学生,部分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校及其基层教育,比如民办普通高校、三本或二本院校的一些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及某些地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都在这一招生层次之中。
专科批次
专科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专科教育以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而且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深受市场欢迎。
专科教育的入学考试除了需要文化课成绩之外还要加上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分类,但通常只是副科,占分比例不会很高,也给了有技术、工艺特长同学们一次展现自我拿到理想志愿的机会。
建议
无论你在高考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都应该有一份自己的理性目标,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报专业,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后就不要懦弱、迷茫或盲目跟风,一定要对照录取分数线来合理选择。和自己专业、兴趣相符的学校与专业,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同时,在报考志愿的时候还需要注意:
1. 认真查阅院校招生简章,详细了解每个学科门类(如文、理、工、农、医、艺术、体育等)和各专业录取情况;
2. 操作时要确保自己填正确院校代码、专业代码、各科目成绩等信息;
3. 记得注意专业前沿,因为技术更新迅速,所以国家往往会对某些专业进行升级,导致原有专业产生变化,例如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
最后提醒大家,招生录取信息一切以官网发布和学校信息公告为准。报名选专业一定不要跟风,认真审视自己的特点和择业倾向,理性选报志愿,才能最终找到一个拥抱未来的学习平台。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的专业应该怎么选择?专业机构报考靠谱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
www.sanyaz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