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21:37:08 | 三涯网
1、“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方式的注意事项。这个方式是新高考试验省份——浙江省的志愿填报方式,也是全国新高考改革过程中,各个省份趋向选择的一种形式。因此,我第一个说一下这个形式的填报注意事项。首先,这个形式取消了服从调剂的说法,因此填报志愿的时候不需要再进行选择,当然你也不必担心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这种事情的发生了。但是,你一定要尽量把志愿填满,而且要分出层次;其次,这个形式需要填报的志愿较多,要分析好自己是选择学校类型的、选择专业类型的、还是选择地域类型的考生,依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志愿填报。每种类型都有其填报的技巧,要多留意;最后,这种形式里如果你选择的是专业类型,那你就需要考察很多学校,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提早进行考察。这种类型涉及的学校可能会达到80个之多,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考察清楚的。不管是哪种类型,对高校的考察都要提前。
2、“学校+专业志愿组”志愿填报方式的注意事项。这个方式目前是上海市唯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它也是由于新高考改革衍生出来的一种志愿填报方式。这个填报方式要注意的事项如下:第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填报的高校的专业志愿组划分情况,了解专业志愿组的选科要求;第二,要了解所选专业志愿组是否包含了你最想学的专业,是否有你最不想学的专业,这个组内专业的组成是什么样的。一旦涉及到调剂,你是否能够接受等等;第三,专业志愿组看起来给了很多机会,可是一旦被投档到某个专业志愿组,那你只能在这个志愿组内被录取了,这里可能只有3-4个专业,你的录取机会只能被限定在这里了,因此,建议你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3、“学校+专业”志愿填报方式的注意事项。目前这种志愿填报形式是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志愿填报方法,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形式,除上海市、浙江省外,其他地方基本都适用。这种志愿填报方式要注意的是:第一,合理利用好自己的院校志愿,有的省份是8个学校,有的省份是10个学校......各不相同,因此也就需要你合理的划分好冲、稳、保、垫各个层次的学校数量,万不可都填到一个标准上,那样滑档几率太大;第二,由于只给一次投档机会,被投档后,你可选的专业最多不超过10个,有的省份只有5个,也是各不一样,有几个专业志愿,你就有几次机会被录取,因此建议你一定要把专业志愿填满,再填上专业服从调剂,增加被录取的机会;第三,还是在专业志愿填报方面,选定某所学校后,对其专业的选择也要有层次,不要把往年录取的高分专业都填上,也不要都填往年的低分专业,要根据招生章程填好专业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 三涯网
第一、家长和学生自行搜集专业和学校简介、往年录取分数、一分一段表、当年本专科学校招生计划,自行报名。
第二、家长和学生购买高考志愿数据卡。一般的数据卡都会有比较齐全的报考数据、专业和学校资料,同时有的数据卡还会出具报考方案。
第三、家长和学生找专门的报考机构,请专业老师指导,完成报考。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止采用一种方式,而是结合以上两至三种方式,集众家之长,完成报考。
技巧如下:
1、重视第一志愿。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因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在了后面,当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足够的时候,招生院校就不会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视第二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再重视第一志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当考生的第一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被录取时,第二志愿就会成为考生的最佳选择。很多考生都会认为第二志愿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实每年因为第二志愿而被录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数量,所以考生还是要认真对待第二志愿。
3、服从调剂要慎重。很多考生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服从调剂。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不能忽视服从调剂,特别是一些成绩较低或是竞争力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视。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冲、稳、保、垫、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和兼顾地域。填报志愿有“三分考,七分报”的说法,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成绩和所报院校有充分的研究了解,这样才能理智地填报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哪些
一、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1、“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2、“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以定要搭配。
3、“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4、“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二、冲、稳、保、垫
1、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系。
2、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
3、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620-630分的学校。
4、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
5、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学校。
6、E学校是垫底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
最后总结,通过以上关于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哪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填报志愿的方法有哪些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 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了解自己、掌握学校信息、 了解招生政策、多方咨询、实地考察、比较权衡、灵活调整、仔细填报。 1、了解自己:认真评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职业目标,确定一个与自身背景和追求相匹配的专业或领域。 2、掌握学校信息:仔细研究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升学就业情况等信息。可以参考学校的网站、宣传资料或者进行线上调研。
优先选院校还是优先选专业2019填报高考志愿技巧高考志愿,你是优选专业还是优选学校?对于这个令许多人都会为之纠结的问题,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也许会让很多人容易先考虑选校的事情,能进名校甚至挑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填报志愿优先选学校还是专业有人认为,选校比选专业更为重要。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大学不应该再是完全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所以,
高考志愿怎么填有什么步骤应根据不同孩子不同对待,对综合能力强、兴趣广泛的考生,可以侧重考虑院校。而对个性突出、爱好比较单一的学生来说,可以侧重专业。高考志愿如何填报1.第一步,首先看你的分数入了哪一档。这一步大家都会看。一般出分后再等分数线确定自己是可以上哪一档。2.把自己的分数对应省市的排名找出来。百度搜索“2020年xx省(文科或理科)高考分数段”3.去百度上找你想要去的城市,有哪些你那个
高考填报志愿流程2019高考志愿填报表范本2019年高考成绩已经基本公布完毕,各省分数线也已经出炉,接下来考生就需要准备填报高考志愿的环节了,下文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流程,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表范本长什么样2019高考志愿填报流程步骤第一步,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
2021新高考志愿怎么填如何报考好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报志愿要考虑什么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
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什么高考成绩落定后,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很难度不亚于高考。据了解,每年高考志愿填报都有学生因志愿填报失利,出现高分低录,与心仪学校、专业擦肩而过。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是什么1、高考志愿填报深刻影响个人长远职业发展1)从生涯教育理论来看,高中正处于学生的生涯探索时期,高考填报志愿是高中生涯
新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怎么报志愿新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怎么报志愿?小编整理了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八个省份新高考志愿填报相关内容,来看一下!新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1.河北本科批包括未列入本科提前批的普通类本科专业、地方专项计划、本科预科班等。实行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设1次集中填报志愿和1次征集志愿,每次最多
高考填报志愿避坑指南如何正确填报高考志愿在报考之前,学生自己需要明确三个问题:理想的学校、专业和城市,家长也需要配合孩子,综合考量学生要报的学校和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技巧【选学校VS选专业】这是一个始终存在的两难选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是专业发展的平台,好的专业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考生要在选学校、选专业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省内院校VS省外院校】相比之下,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更
2024-07-07 03:45:22
2023-04-03 01:51:47
2023-04-14 18:09:11
2024-01-16 02:00:30
2024-06-17 05:32:18
2024-01-23 07: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