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正文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22年高考历史考点

2023-03-16 19:54:05 | 三涯网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原理内容:(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2)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8、矛盾(客观性)的观点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1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13、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4、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1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1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中政治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哪些考点2016年高考政治价格有哪些考点高中政治投资理财的选择有哪些考点高中政治企业和劳动者有哪些考点2016年高考政治政党制度有哪些考点

2022年高考历史考点 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历史科目知识点广泛,考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为帮助大家节约时间,小编汇总了明清时期的高考历史考点,大家赶快来看吧!

2022年高考历史考点

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

(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三涯网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二、经济:明清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1.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佃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

2.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3.商业的发展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2)农产品商品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会分工。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壮大,长途贩运贸易长足发展,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5)区域分工: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现。

(6)对外贸易: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

(7)赋役变革:一是将赋和役合并起来征收,二是用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4.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清朝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文化: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

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①积极性: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为传统儒学注入新活力,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②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2.科学技术成就

(1)传统科技辉煌

①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农学:《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2)没有产生近代科技,与西方相比逐步落伍。

3.文学艺术

(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

(2)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

(3)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22年高考历史考点”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22高考必背历史考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22高考必背历史考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3-16 04:20:02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22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22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3-18 14:56:41
高考历史考点预测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高考历史考点预测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预测高考考点(或考查内容)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3)文学成就古代希腊

2023-03-13 15:54:24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3-15 09:19:30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有哪些考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有哪些考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4-15 17:50:01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3-18 21:53:45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历史高三必备重点知识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历史高三必备重点知识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3-16 00:14:36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考点梳理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 考点梳理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哪些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

2023-03-16 16: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