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涯网小编整理了高中教辅学海导航怎么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上册化学离子反应教案:化学离子反应
如果没有好的化学教案,化学课堂教学就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如果预设不圆满,就会影响生成效果,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高三上册化学离子反应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三上册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考纲扫描】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高考预测】[《学海导航》p10 例1、2 p11 2]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该部分知识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及推断等,尤其是根据信息书写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应该留意。
【学法导航】
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抓住二个原则,一是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包括:①原理是否正确②化学式与离子形式拆合是否正确,二是是否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还要转移电子守恒。
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型试题,所给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有:①不能正确使用化学式与离子符号;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③反应原理不正确或反应不符合实际;④反应物相对量的影响。
3. 解答离子共存的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一是判断离子共存,还是判断不共存;二要看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碱性、酸性、无色透明、pH为多大;三看离子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总之,要注意审清题意,充分挖掘出题设的隐含条件;要把离子自身的特点同题干中给定的限制条件结合起来分析。
(1)注意溶液隐含的酸碱性,如酸性溶液(H+ )、碱性溶液(OH-)、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H+)=10-12 mol•L-1的溶液、由水电离出c(H+)=10-12 mol•L-1溶液、投入铝产生氢气的溶液、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等。
(2)注意无色溶液和有色离子不匹配,常见的有色离子有:Fe3+(黄色) 、Cu2+ (蓝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
(3)注意溶液中隐含的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如Fe3+与S2-、I-,MnO4-与I-,NO3- (H+)与Fe2+等。
【典例精析】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 ClO-+CO2+H2O =CaCO3↓+2HClO
B.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 OH-=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 NH4+ =3Fe3++NO↑+2H2O
【解析】A选项CO2过量,应该生成HCO3-方程式应为:ClO-+CO2+H2O=HClO+ HCO3-;B选项生成NaHCO3应该沉淀析出,正确的方程式为:CO2+CO32-+H2O+2Na+=2NaHCO3↓;C选项要考虑到Mg(OH)2 为沉淀即可, Mg2++2 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答案D。
2.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 、 、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 、
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 、
D.碳酸氢钠溶液:K+、 、 、H+
【解析】选项A中使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溶液必定呈碱性,则OH-与Fe3+不能共存;选项B中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Fe2+不能共存;选项C中c(H+)=10-12 mol•L-1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均能共存;选项D中 与H+不能共存。答案:C。
【随堂训练】[1-8为单选,9-10为双选]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
Ba2+ + OH- + H+ + SO42- = BaSO4↓+ 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NH4++ OH- NH3↑+ H2O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 Fe + 8H+ +2 NO3- = 3 Fe3+ +2 NO↑ + 4 H2O
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 I- + H2O2 + 2 H+ =2 H2O + I2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 == 4OH-+O2↑
B.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lO-+SO2+H2O=Cl—+SO42-+2H+
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Fe3+、SO42-、NO3-
B.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lO-、SO42-
C.能使Al3+生成沉淀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
D.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Cl沉淀在氨水中溶解:AgCl+2NH3•H2O====Ag(NH3)2+ + Cl-+2H2O
B.碳酸氢钡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Ba2+ +HCO3-+OH-=BaCO3↓+H2O
C.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NH3+H+=NH4+
D.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3Fe2++2NO↑+4H2O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Cr2O72-、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NO3-、Al(OH)4-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O3-、Mg2+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⑤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溶液:Ca2+、HCO3-、NH4+、AlO2-
⑥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1-、S2-、SO32-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 、②Ba2+、 ③Cl-、 ④Br-、⑤SO32-、⑥SO42- 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7.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碳酸钙与
醋酸反应 CO32-+2CH3COOH =
CO2↑+H2O+2CH3COO- 错误。碳酸钙是弱电解质,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B 苯酚钠溶液中
通入少量CO2 2C6H5O-+ CO2 + H2O →
CO32- +2C6H5OH 正确。
C NaHSO3的水解 HSO3-+H2O SO32-+H3O+ 错误。水解方程式误写成电离方程式
D 等物质的量的
FeBr2和Cl2反应 2Fe2++2Br-+2Cl2 =
2Fe3++Br2+4Cl- 错误。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
SO42-、CO3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
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右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 H2↑+ Cl2↑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 +2Ag(NH3)2+ + 2OH- CH3COO-+ NH4+ +3NH3 + 2Ag↓+ 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 CO3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 SO32-+ 6H+ + 2MnO4- == 5SO42- + 2Mn2+ 3H2O
10.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Al3+可能大量存在
C.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SO2-4、Na+,C6H5O-
D.常温下,C(H+)=0.1mol•L 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O-3、Na+、I-、K+
11.现有几种离子:
阳离子 Na+、Mg2+、Al3+、Ba2+、NH4+
阴离子 OH-、Cl-、NO3-、SO42-、HSO4-
A、B、C、D、E是由它们组成的五种可溶于水的固体(每种离子只能用一次),分别取它们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将D与E的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将B与E的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一定量的E溶液中逐滴加入C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来产生白色沉淀,且该沉淀可溶于A溶液
④D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水和另外两种气体单质
⑴根据以上条件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⑵写出A溶液与E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
⑶若1g 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水蒸气时放热1.49KJ的热量,写出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2.. 已知稀溴水和稀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若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 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①: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②: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①和假设②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假设①方案: 。
假设②方案: 。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 (填“假设①”或“假设②”)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课后训练】 《学海导航》p81-82
学案3参考答案:
选择题 D、D、D、A、C、D、C、C、BD、CD
11⑴A. NaHSO4 B. MgSO4 C. AlCl3 ⑵2H++SO42-+Ba2++2OH-=BaSO4↓+2H2O
⑶NH4NO3(s) =2H2O(g)+N2(g)+1/202(g) ΔH=-119.2kJ/mol
12.(1)①Br2;②Fe3+ 假设①方案:向黄色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假设②方案:向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假设② ;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ˉ氧化成I2使溶液都变蓝,无法得出结论。
(3)2 Fe2+ + 4 Brˉ + 3Cl2 == 2 Fe3+ +2 Br2 + 6Clˉ
看了高三上册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的人还看:
1.高二化学反应速率习题及答案
2.高二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教案
3.高二上册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用教案
4.高二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答案
5.高二化学上学期 教学计划
6.高二化学说课稿

高一语文《故都的秋》优秀教案
《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们了解作者笔下的“清、静、悲凉”的秋,和作者抒发的对古都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故都的秋》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低沉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对古都的深深眷恋的情感。
2、 体会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 品味文章优美隽永,清新雅致的语言。
4、 学习美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作者笔下的“清、静、悲凉”的秋,和作者抒发的对古都深深的眷恋之情。
2、 难点: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
与统一。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及点拨法
五、课前预习
1、自主学习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
3、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
4、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
5、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
2、 概括文中五幅秋景图
3、 通过分析秋晨院落图是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萧杀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2、 检查预习
学生介绍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 解题
“故都”的秋,“故都”点明了描写地点,“秋”点明了描写内容,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我们知道故都也就是北平,但作者问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
明确:故,有历史的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是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以及悲凉之意。
4、 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呢?
明确: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是是怎么样表现这种特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北国秋色的。
明确:文中3--11自然段描写了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等意象来表现秋色的。
破屋,日光,牵牛花都是庭院的景色所以第3段我们可将其归纳为秋院景色。由学生之间合作概括出其他四幅图。
明确:第三段,秋院(小院秋晨),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第六---十段秋雨(秋雨话凉)第十一段,秋果(秋日异果)
(注:不是重点环节,不追求标题的协调、一致。)
5、集中欣赏
请一位同学分将第一幅秋景图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特点是“清、静、悲凉”那么第一幅图秋院图是如何体现出这些特点呢?
明确:1)冷暖色调的判断。(视觉)
碧绿的天色,蓝白的牵牛花,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些冷色调一般给人一种“清”的感觉。(红、橙、黄等颜色称为暖色系,绿、青、蓝等颜色称为冷色系)
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
明确:主要的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热闹。(让我们来看看郁达夫在写作这篇散文的时候的什么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插入写作背景。)
2)声音的体现。(听觉)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很细小的,但作者依然能够听见,正应了那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给人一种辽远之感。作者在此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取静,突显出了北国之秋早晨的宁静的特点。(“静”)
3)环境的描绘。
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里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感受秋意。破屋和破壁通常会给人一种落寞荒凉之感,这种落寞和荒凉往往会让人产生“悲凉”之情。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我们一般提到草通常会说绿油油的,一片片的,而作者喜欢的却是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我们知道秋风萧瑟,一阵秋风过后,树叶飘零,野草枯黄,生命即将终结,感物伤人,自然会产生一种悲凉之感。作者写这些悲凉的景也是在品味这种悲凉的氛围。
齐读描写秋院的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韵味
6、总结:
通过分析秋晨院落,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直接的表露心迹,没有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作者笔下的客观景物之中,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情景交融”,达到了“不著一字而尽显风流”的效果。
7、作业:
剩下的四种景物——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同学们下去互相讨论。下节课派代表发言,分析这四种景物分别是怎样体现北国之秋的特点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其他四幅图,更加明确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艺术手法。
2、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1、赏析秋景图
1)秋蝉图
明确:“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及柔软的触觉”。——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写出了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作者细心的看到了扫帚的留下来的丝纹,它们孤零零的躺在街上,显得清冷而落寞。既写出了作者的清闲,又写出了环境的落寞,显示出一种悲凉之气。
2)秋蝉图
明确:蝉鸣吹响了秋的号角,同时也唱响了生命的挽歌。柳永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句子,可见秋天的蝉鸣并不似盛夏般激烈,多少有些生命将终的凄婉,没落。蝉到了秋天生命已经走到尽头,那么联想到人,人生的短暂,自然有种悲凉的感觉。
3)赏析秋雨图
明确:文中的“灰沉沉”的天空,“息列索落”的秋雨,“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以及“缓慢悠闲”的语调都会给人一种凉意。在秋天,下秋雨,天气就会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光阴几何,那种凄凉和无奈是难以言表的。就像辛弃疾在词中所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的天凉好个秋是不是与那声“哎,天可真凉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4)赏析秋果图
明确:北方果树处处都是,重点写枣树,目的在表达对故都金秋的热爱和留恋。但是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一年也就要结束了,坐看年华赴流水,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便油然而生。
2、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
1)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
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要在2和13自然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
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2)那么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的?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
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
3、情感探讨
郁达夫对于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确定了情感,下面请大家看到十二自然段,作者说“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的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喜欢秋景但是看到秋景就会有这样悲凉的情绪产生?
明确:客观方面:故都秋天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萧索落寞的景象。
主观方面:1)社会环境的黑暗。“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在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是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2)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文人见落花而伤春,看流水而感时。他需要这样的景物来排遣内心的忧郁烦闷,把复杂微妙而又难言的情怀寄寓在秀丽的自然景物之中委婉而又曲折地表达出来。3)文人的“悲秋情结”。
4、小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本文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浑然一体。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运用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5、作业:
1)、完成《学海导航》配套练习
2)、写一篇欣赏季节的散文

高中教辅学海导航怎么样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中教辅学海导航怎么样的相关内容。
《学海导航》这个系列的书是理科的好一些,语文、
英语、政治、历史等文科类的科目的就比不上其他系列的了。如果你想提高,王后雄的资料不错啊!或者是教材解析(经纶学典的,这个书的文科很好)
要是高二的,分了学科,就买王后雄的吧!
三涯网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教辅学海导航怎么样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
www.sanyaz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