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涯网小编整理了新高考二轮历史复习计划 历史学科高三二轮复习需要注意些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新课标高中历史应该如何复习
1 更新学习观念,培养全面能力
新课标的施行,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新课标的施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观念?比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却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要敢于打破常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以有效整合生活经验、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在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以上这些观念需要我们接纳、吸收,并且贯彻于平时的历史复习过程之中。在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我们在观念转变上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1 重视“构建课程”,提高教学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都是以课本为中心,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都认为教学和考试必须严格遵循课本的内容,于是教师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成绩而让学生背书、做题,大搞“题海战术”,走进了求偏求难的怪圈。
这次新的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打破了过去教材编写上由一两家出版社垄断的局面,推动了高考命题方式的变革,使得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成为复习的固定蓝本,必须由教师来整合新课标的各项内容,重新解析知识点,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通过精细化的重组,将教材的知识点剥离出来,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掌握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阐释与运用,对知识点内容的挖掘与联系。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的成绩稳步增长。
1.2 改变教学方式,提倡“设计学习”
做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考虑的是怎样教,而不是学生怎样学。既然高中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那么,我们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备考观,历史复习必须从勤奋型向效益型转变。
这种“设计学习”的方式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把复习的侧重点放在导读、导学、导练、导评这几个方面上。
导读,即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编写读书提纲、提炼学习要点。采用“学案”这种方式来规范学生的预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
导学,即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的释疑解惑,还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导练,即教师对复习试题的选择和把握,试题应该有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避免题海战术。
导评,即教师对复习试题的讲评。评要到位,切中要点,而不能漫无目的,达不到实际效果。
1.3 注重复习效率,反对疲劳战术
中学高考复习的方法一直是争分夺秒,加大复习强度,这样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见效,但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身体吃不消,而且会适得其反,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有科学备考、注重效率才是高效的复习策略。
首先,要坚持研究性学习,准确把握主干知识的脉络,并且要使复习的难度与高考的难度相近,以使学生适应高考的命题方式。
其次,复习课要精讲多练,教师要讲得明白,讲得精彩,学生要提高探究能力,提高接受能力。
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高考关乎学生的命运,使学生考一个好成绩便成了教师的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就成了复习中的重要环节。
1.4 改变粗放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细节
为了应对现在高考多变的命题方式,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首先,通过读书去落实。要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读书,比如《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课,要落实时间、区域分布、工业类型、发展速度、特征、影响等几个面去把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次,通过迁移去落实。例如可以通过课本、地图以及课外资料等不同方式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通过联系去落实。新课标历史教材不同于旧版,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不同的专题来讲述,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历史教材中相关联的内容加以联系,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
2 复习进程的规划与策略
现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比较成熟的模式是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第三轮进行强化训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复习方法。
第一轮: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通史式的复习架构,即吃深吃透考试大纲,整理出历史的时序体系,然后将教材中各专题的知识点分配到这一体系中去,使学生对通史有一定的把握。
第二轮:这一轮的复习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把学生尚未掌握或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归纳起来,获得一个规律性的知识框架。
第三轮:这一轮的主要复习方法是归纳考点,并进行强化训练,这时要注意模拟试题的质量,做到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答题感,使每位同学找到答题的最佳路径。
3 几条复习准则
3.1 复习必须及时,并时常温习
如果对初步记忆的知识进行温习,及时巩固,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说明每一次复习得多的知识而重复次数较少,不如复习范围小而次数多的效果好。
3.2 要进行系统、综合的复习
不能把复习看做是单纯的重复,而是一个把知识综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所以复习时不要单纯记忆教材,而是要重新组织教材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促进复习效果的深化。
3.3 复习要有计划
复习要有计划,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搞突击复习,或者漫无目的的复习,这样的复习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3.4 复习不能千篇一律
要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如果不管复习内容,方法千篇一律,一定会使人疲劳甚至厌倦,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
三涯网
历史学科高三二轮复习需要注意些什么
有三点必须注意,不光是历史学科,其他学科也是一样,具体如下:
高考二轮复习阶段要注意的三个点:
第一:回顾知识点避免遗忘
高考第二轮复习就绝对不像一轮复习那样按部就班了,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二: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你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第三:调整情绪进入应试状态
高考二轮复习的内容难度加大了,成绩也比较不稳定,这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自信心也会动摇。这就需要自己注意调控情绪。特别是在考试前,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如“专心做题,不要想别的,更不要想考多少分;遇到难题,深吸一口气,宁愿耽误几分钟,也要让自己先静下心来,再开始重新做题;题目简单不要窃喜,不要犯低级错误,争取该拿的分都拿到手;题目难,你难大家都难,不要慌”。虽然是一些平常的道理,但考试前在心里说说,还是有一些积极暗示作用的。
过了第二轮复习阶段,就进入了冲刺阶段,难度自然更大。所以,第二轮复习的好坏影响到第三轮复习的整个状态。做好了就可以跟上节奏来个冲刺,做不好就会感觉像爬坡一样越来越累。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的相关内容。
二轮复习,因为已经有一轮在那里奠定了基础,还要兼顾时间的短促,所以适合搞二级结构法,并配以相应的例题和习题。什么叫二级结构?就是第一级结构乃是教材知识的简单整合,第二级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升华出认识来,提炼出精神灵魂规律来。二级结构共构成一个“知•识”的体系、“史•论”的系统,与试题的设计更为吻合,因此应试的策略性更强。下面举三个例子以便展示。
(一)孙中山
Ⅰ、一级结构:基本史实——一轮复习的成果再现
(1)必修一:领导辛亥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
(2)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3)必修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4)选修四:一生的过程:A、改良主义;B、辛亥革命;C、实业道路;D、维护共和;E、伟大转变。
Ⅱ、二级结构:基本认识——二轮复习的升华
(1)孙中山的革命目的是:独立、民主与富强。
(2)孙中山的革命内容是: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全方位变革。
(3)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农民平均思想,甚至马克思主义思想混合的产物。
(4)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坚忍不拔精神。
(5)孙中山的革命结果是:基本失败,然后由无产阶级共产党继承而完成革命任务、或者至今尚未完成。
(6)孙中山的革命遗产是:共产党的合法性依据之一;两岸实现统一的基础之一。
Ⅲ、例题演示:N+1:若干选择,1个尽量包含二级结构转换要求的大题。
(二)民生问题
Ⅰ、基本史实——一轮复习的成果再现
(一)古代
(1)中国:①显性:孟子民本、唐太宗存百姓思想。②隐性:必修二中重农抑商、均田制、发展水利等;必修三中诸子百家孔子仁礼思想、墨家主张、道家无为思想,明末清初的新民生思想;选修四中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西方:雅典民主政治中维护平民利益的经济政治政策、发展工商业措施;罗马用法制维护民生。
(二)近代
(1)中国:①必修一:抗争史、革命史均有关民生,日本侵略对中国民生的侵犯、先进人物对民生的关切,共产党的民生理想。②必修二: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实业救国、经济困境、天灾人祸等,社会生活更是民生的直观表现。③必修三:近代思想潮流无不关心民生,并提出一些民生主张,民生主义、土地革命均是显性知识。④选修四:孙中山、毛泽东的民生主张。⑤选修一:戊戌变法。
(2)西方:①必修一: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因民生而起为民生保障,马克思主义诞生、苏俄革命依然。②必修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联系(物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经济立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西方民生的意义,苏联经济探索的得失。③必修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与民生的关系内容,近代科学与民生,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与民生的关系。④选修三: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人物事迹与民生。⑤选修四:战争对民生的破坏。⑥选修一:近代西方改革与民生。
(三)现代
(1)中国:①必修一:新中国成立为民生提供基础,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保证,改革开放、外交均与民生有关系。②必修二: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在工业、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探索中民生是试金石。③必修三: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等都关注民生并有措施,现代文化教育科技与民生密切。④选修四:邓小平、李四光。⑤选修六:
文化遗产与民生的关系。
(2)西方:①必修一:冷战、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与政治经济新秩序。②必修二:资本主义世界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的福利制度,金融、贸易体系,苏联的经济改革探索,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③必修三:略。④选修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Ⅱ、基本认识——二轮复习的升华
(1)西方
①建立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和科技基础上。
②有民主政治和法制的保证。
③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体系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④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体制。
⑤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中国
①经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民生的经济基础比较弱。
②民主法制的保障比较弱,长期缺乏民主政治和法制的保障。
③一直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农业社会的民间保障机制比较落后,社会保障和国家福利历程艰难。
④民生受政治运动、思想运动的影响大。
⑤吸收古今中外的民生经验,使中国如今的民生得到发展。
Ⅲ、例题演示:N+1:若干选择,1个尽量包含二级结构转换要求的大题。
(三)货币金融
Ⅰ、基本史实——一轮复习的成果再现
(1)古代
①中国古代货币经历天然货币、金属货币(铜、铁、金、银;币制改革)、纸币(交子、银票等)。
②中国古代货币统一政策、铸钱官营制度。
③明清时期的白银经济问题,中国一度成为世纪白银的流入中心,这与欧洲价格革命、金银比价、国际贸易有关。
(2)近代
①中国的白银外流现象(鸦片走私、战争赔款等)。
②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③共产党、日军发行的货币与证券等。
④西方的价格革命。
⑤第二次工业革命对金融的影响: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成立。
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与金本位制的关系、货币战,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与对金本位制的破坏、收购金银对中国的影响。
⑦二战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美元霸权的不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⑧欧元的发行。
Ⅱ、基本认识——二轮复习的升华
①人类货币的形式随着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如今进入信用货币时代。
②白银在历史上具有普遍货币的特性,因此深刻影响人类历史。
③货币金融带有强烈的霸权色彩,反映了大国兴衰。
④金融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反映了历史趋势。
⑤资本、股票、金融日益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也使经济危机的范围与程度不断提升。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二轮历史复习计划 历史学科高三二轮复习需要注意些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
www.sanyaz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