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工科排名
以下为2014中国理工科大学排行榜,按先后进行排名,第二列数字为本大学在全国所有高校的排名。
理工排名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总分 研究 人才培养 声誉
1 2
清华大学 北京 97.8 98.71 96.61 99.26
2 12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74.27 75.99 73.16 72.01
3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72.98 74.17 72.47 70.41
4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71.59 71.41 72.04 70.41
5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70.65 72.08 69.37 70.38
6 22
同济大学 上海 70.14 70 69.81 72.16
7 23
天津大学 天津 70.03 69.99 69.98 70.45
8 27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68.38 67.48 68.32 72.34
9 29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67.82 67.71 67.43 69.95
10 30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67.81 66.84 68.49 68.87
11 32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67.33 66.28 67.77 69.76
12 34
东北大学 辽宁 67 65.62 67.66 69.79
13 35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北京 66.79 66.46 66.59 68.99
14 39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66.45 64.75 67.43 69.15
15 41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66.08 65.54 65.98 68.71
16 42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65.89 64.84 66.12 69.2
17 43
长安大学 陕西 65.84 65.76 66.02 65.36
18 44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北京 65.81 64.19 66.62 68.99
19 46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65.44 64.11 65.76 69.48
20 49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65.22 64.1 65.46 68.71
21 50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65.15 64.13 65.64 67.23
22 54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北京 65.1 63.43 65.8 68.87
23 57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64.9 64.33 64.6 68.54
24 5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64.85 63.16 65.44 69.22
25 58
河海大学 江苏 64.85 63.45 65.27 68.71
26 6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64.73 62.4 66.02 68.71
27 63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64.57 63.86 64.71 66.9
28 6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64.5 63.28 65.26 66.19
29 68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64.31 62.59 65.28 67.18
30 69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64.26 63.55 64.36 66.74
31 76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63.97 62.86 64.83 64.76
32 77
福州大学 福建 63.96 62.54 64.62 66.9
33 82
东华大学 上海 63.71 62.22 64.84 64.88
34 85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63.48 62.19 64.39 64.78
35 91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63.43 62.45 64.13 64.44
36 93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63.41 63.11 64.29 60.84
37 109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63.18 62.34 64.26 61.97
38 110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63.14 62.61 64.29 60.33
39 112
燕山大学 河北 63.09 62.18 64.26 61.81
40 116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62.98 61.4 63.77 66.03
41 123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62.83 61.39 64.72 60.56
42 1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62.64 61.47 63.95 61.81
43 139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62.54 61.28 63.89 61.81
44 142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62.53 60.63 63.85 64.55
45 146
中北大学 山西 62.49 61.52 63.53 61.92
46 148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62.46 61.49 63.87 60.33
47 152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62.39 61.45 63.42 61.81
48 154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62.37 61.17 63.6 61.97
49 158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62.34 61.06 63.66 61.81
50 159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62.33 61.01 63.67 61.92
51 159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62.33 61.1 63.61 61.81
52 163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62.26 61.03 63.56 61.64
53 163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62.26 61.14 63.43 61.81
54 166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62.25 61.64 63.25 60.44
55 172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 62.22 60.84 63.62 61.81
56 172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62.22 61.39 63.45 60.33
57 174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62.21 61.36 63.45 60.33
58 185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62.12 61.2 63.43 60.16
59 18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62.12 60.62 63.65 61.64
60 188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62.1 61.17 63.42 60.16
61 200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 62 60.55 63.42 61.81
62 202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 61.98 60.54 63.38 61.81
63 202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61.98 60.76 63.52 60.33
64 206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61.97 60.75 63.2 61.64
65 211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61.96 60.8 63.09 61.81
66 211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61.96 60.73 63.58 60
67 2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61.96 60.93 63.36 60.16
68 218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61.93 61.07 63.16 60.16
69 219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 61.92 60.68 63.15 61.64
70 221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61.91 60.6 63.22 61.64
71 223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61.9 60.71 63.04 61.81
72 2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61.88 60.85 63.23 60.28
73 231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61.84 60.29 63.31 61.81
74 233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61.83 60.78 63.2 60.16
75 236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61.82 60.6 63.36 60.16
76 236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61.82 60.86 63.1 60.16
77 239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61.81 60.46 63.08 61.81
78 239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 61.81 60.72 63.26 60
79 243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61.8 60.55 63.36 60.16
80 246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61.79 60.38 63.12 61.81
81 248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61.78 60.56 63.32 60.16
82 253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61.77 60.73 63.12 60.16
83 258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61.76 60.27 63.17 61.81
84 258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61.76 60.6 63.23 60.16
85 263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 61.75 60.75 63.06 60.16
86 264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 61.74 60.63 63.14 60.16
87 264
常州大学 江苏 61.74 60.67 62.99 60.66
88 268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61.73 60.62 63.1 60.33
89 268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61.73 60.68 63 60.49
90 268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61.73 60.7 63.11 60
91 272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 61.72 60.76 62.99 60.16
92 272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61.72 60.57 63.2 60
93 27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61.71 60.59 63.14 60.16
94 27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61.7 60.15 63.18 61.64
95 276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61.7 60.45 63.23 60.16
96 276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61.7 60.52 63.17 60.16
97 276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61.7 60.66 63.07 60
98 281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61.69 60.41 63.3 60
99 281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61.69 60.32 63.33 60.16
100 283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 61.68 60.4 63.25 60.16
中国全部985、211大学及排名
中国文科大学前50名排名 校名 得分 1
北京大学 17.97 2
复旦大学 15.95 3
中国人民大学 15.72 4
南京大学 14.98 5
武汉大学 14.24 6
浙江大学 12.38 7
北京师范大学 11.02 8
华东师范大学 9.52 9
南开大学 9.47 10
厦门大学 9.13 11
中山大学 7.64 12
吉林大学 7.62 13
山东大学 7.57 14
四川大学 7.01 15
西安交通大学 6.82 16 清华大学 6.42 17
上海财经大学 5.89 18
华中师范大学 5.84 19
南京师范大学 5.62 20
东北师范大学 5.03 21
暨南大学 4.87 2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60 23
西北大学 4.40 24
福建师范大学 4.36 25 华中科技大学 4.30 26
苏州大学 4.24 27
陕西师范大学 4.17 28
湖南师范大学 3.85 29
华南师范大学 3.84 30
河北大学 3.83 31
安徽大学 3.76 32 西南师范大学 3.60 33
兰州大学 3.59 34
湖北大学 3.56 35
中央民族大学 3.41 36
郑州大学 3.14 37
湖南大学 3.13 38
首都师范大学 3.12 39
山东师范大学 3.09 40
中国政法大学 2.98 41
上海师范大学 2.81 42
云南大学 2.76 43
西北师范大学 2.76 44
上海交通大学 2.72 45
西南财经大学 2.69 46
河北师范大学 2.66 47
黑龙江大学 2.64 4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61 49 天津大学 2.55 50
湘潭大学 2.49 文科的分类:文科分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
文化遗产的,其经典学科是文学、
历史学、
哲学;“史”包括历史、考古等;哲学是讲究方法的,美学、艺术学等都属于哲学范畴。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是
法学、
教育学、
经济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的统称,共有19个学科类,120个本科目录内专业。2004年,设立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的大学共有597所。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文科可以选择的专业:1、哲学类: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心理学2、经济学类: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3、教育学类: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4、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学、
考古学、博物馆学、
民族学5、法学类:① 法学②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史与共产党史③
社会学类:社会学、
社会工作④ 政治学类:
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教育学、
外交学⑤ 公安学类:
治安学、侦察学、
边防管理学6、文学类:①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对外
汉语、古典文学② 外国语言③ 新闻
传播学类: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
编辑出版学、
广告学7、管理类:①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类: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②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③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④
农业经济管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⑤ 图书
档案学类:
图书馆学、档案学
中国最理想的大学有哪些?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最理想的大学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10所大学
1.清华大学
“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保障,这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然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出国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国内第一。清华新兴的文科院系也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拥有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学等一批热门学科,就业出路令人眼热。多年来清华学子在社会最主流的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均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以基本功扎实,勤奋聪颖和具有团队精神而被评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毕业生。但清华学生也有着过于依赖清华这块金字招牌的傲气,往往坐等海内外顶尖名企来清华招聘,缺乏走出校园寻找机会的冲劲。同时因为每年大批毕业生选择出国,也常常被人诟病。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一直以来号称江南第一学府,强劲的理科在出国上极具优势,也是跟清华,北大,中科大并列的四所学分被美国承认的大陆高校之一。新兴的工科里面的微电子和飞行器制造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名列前茅。而这两个领域恰恰是近年来的热点,因此复旦的学子在原本不甚擅长的工科里面也开始崭露头角。文科的设置以热门文科为主,而且历史悠久,新闻,国际关系这些学科国内高校无出复旦之右者。尤其重要的是复旦具有在上海的本土优势,一些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大公司对于复旦学生都是青眼有加。因此,对于想要毕业后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学生,复旦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3.上海交通大学
上交在上海几乎跟复旦齐名,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上交的学科设置以工科为主,其中制造业相关领域和IT类专业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上海恰恰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所以上交的学生也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交大学子脑筋灵活,善于经营,管理能力强,也比较容易进入管理层,尤其是一些在上海的IT类的大外企,每年都会给上交单独留出名额。但是由于学科覆盖面的影响不够宽广,而且在上海的声誉似乎总是稍逊复旦一筹。因此暂列第三。不过上交大的最近十年来的上升势头强劲,随着上二医的加盟和文科的发展,学校整体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学校整体形象实力的提升对学生就业出路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
4.北京邮电大学
北邮在某些排行榜上的排名虽然低,但是因为其在整个通信行业的影响力无人匹敌。所以就业之好几乎不亚于清华。每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所招聘的新人中北邮的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甚至这几个公司每年的招聘笔试主会场就放在北邮。而四大公司的领导层75%以上都是北邮毕业的。所以虽然北邮的出国比例稍逊,但是通信行业的超高待遇,无疑是吸引众多学子的巨大魅力所在。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经在90年代很火了一阵子,当时文科的分数线之高几乎可以跟北大抗衡。后来因为经济的调整有些走入低潮。但是最近几年也开始有了强劲的抬头趋势。国内以外贸作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每年都会制造出对于国际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巨量需求,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无疑是其中的执牛耳者。再加上整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相当先进,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因此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每年进入德勤,毕马威等国际知名
会计事务所的人数有35%来自于对外经贸大学。
6.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最近几年已经从前些年中的衰落走了出来,其优秀的生源保证了学生的高质量,人大的毕业生仍然是国内高校就业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群体之一,在公务员、法律、金融
保险、新闻等众多热门行业的录取名单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人大学子的身影,人大在政界的中层实权校友国内高校无出其右,每年人大考取的公务员是最多的。这主要得益于人大至今仍然牢牢把持着国内高校社会科学总体实力第一的地位,具有社科培养大平台化的优势,而且人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深谙实习求职面试之道。人大的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经济学等今年就业的热门学科的实力仍然在国内数一数二。但是由于人大招收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有点太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精英程度。
7.北京大学
北大在中国无疑是一个跟清华齐名的金字招牌。但是在全国的实力数一数二的北京大学在就业上的地位似乎与其排名不太相称。主要是由于北大校内学科设置主要以文理为主,较为冷门的人文类专业和理科专业毕业生多,与社会需求结合小,类似于考古,地质,气象、力学和马列主义学院以及理科的众多冷门院系在就业上并没有很好的前景。因此网上常常炒作诸如北大学子卖猪肉和糖葫芦的爆料新闻。但是除掉这些之外的光华,经院,国关的就业实在足以让绝大多数的学校眼红。而北大理科院系的竞争力也在国内名列前茅,每年去国外一流高校深造的学生数量在大陆高校中遥遥领先。
8.同济大学
在上海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具有雄厚实力的老牌大学,其专业设置的三个杀手锏足以保证同济在就业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汽车,建筑和土木是同济的三个王牌强系,除了在北京的清华,国内几乎没有可以与之抗争者。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建筑业行政部门和大型企业的高层中,同济学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而最近几年汽车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无疑让每个毕业的同济学子都能获取一份让自己十分满意的职位。
9.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号称“银行行长的摇篮”,目前各大银行的管理层超过三分之一出自中财。中央财经大学离北邮不远,在行业内的地位也类似于北邮。其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内的影响力无人可以匹敌。而执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牛耳的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学等学科也给每个毕业于中财的学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他们能够在行业内获得长足而稳健的发展。最近几年,金融领域的热度持续升温,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所以有理由相信,今后几年,中财在就业榜上的排名还会进一步攀升。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仅仅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认可度较高,因此在排名上要逊中央财经大学一筹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一个美誉,就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这是因为北外确实有其先天的优势,尤其是在
英语,
法语,德语等一线外语语种的教学实力在国内遥遥领先。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端外语类人才也必然会越来越抢手,目前同声传译的月收入一般都在三万元以上,比较好的同声传译年薪百万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是说学习外语类的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选择。
从排行及各种统计数据看,目前的就业市场上仍然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高校占据这不可逾越的先天优势,而专业类的院校凭借自身特点,在就业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些排名比自己高很多的综合性院校。从就业市场来说,工程学科如电子、计算机、建筑等学科的就业依然炙手可热,而金融、保险和经贸领域则逐渐开始成长起来,成为一轮新的热点。

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
www.sanyaz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