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 18:26:47 | 三涯网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北部和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境)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省为例;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便利。能源基地建设策略: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高考物理科目的考点有很多,大家在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时候里,不仅要多做题,还要每天多看书,温习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背知识点,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1.高考前几天不要再做难题、新题了,现在的考试趋势是试题的难度不高,更侧重于基础。
花很长时间琢磨一道难题,还做不出来,使得自己心烦意乱,影响考前的情绪。大多数考生不是因为难题不会做而落了榜,而是该得的分数也就是在基础知识上丢失了上一本或二本的机会。再说,无论要考哪个层次的学校,基础的分数都不容忽视。每年的高考状元在谈体会时,多数状元说做题时不是分分必争,而是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状元们被扣掉的分数,往往不是在压轴儿题上,而是在基础题上。
2.考生考前最好多看基础题和平时练习中的错题。
平时练的基础题涵盖了物理的基本知识点,以做基础题目带动整个物理基本概念的复习,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给自己信心,又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给临场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奠定基础。考前看错题对高考超水平发挥大有帮助。拿出以前的练习,看做错的题,查找错误原因,看是知识上的漏洞,还是做题方法上的不到位;到底是做题过程中的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才犯了错;现在,自己这样的问题能不能避免了,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会犯错,而且我们常常会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如果我们能减少犯相同的错误的情况,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了。
2022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物理重要考点整理高考物理科目的考点有很多,大家在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时候里,不仅要多做题,还要每天多看书,温习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背知识点,同学们快来看看吧。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
地理学考知识点结构图地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2022年地理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
地理学考知识点结构图地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2022年地理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
2022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物理重要考点整理高考物理科目的考点有很多,大家在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时候里,不仅要多做题,还要每天多看书,温习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背知识点,同学们快来看看吧。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
2022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物理重要考点整理高考物理科目的考点有很多,大家在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时候里,不仅要多做题,还要每天多看书,温习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背知识点,同学们快来看看吧。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
地理学考知识点结构图地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2022年地理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
历史高三必背重点知识总结考点整理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
地理学考知识点结构图地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2022年地理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
2024-03-23 06:08:51
2024-06-15 04:40:13
2024-03-18 21:45:56
2024-01-19 01:14:37
2024-04-19 12:02:05
2023-11-12 17:48:02